(四)内分泌异常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增生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是常见的。移植成功后,甲状旁腺功能往往恢复正常。但在有些甲状旁腺亢进的病人需要继续透析时,仍可有症状。另外甲旁亢导致血管钙化,这不单造成手术操作上的困难,亦影响术后血管的通畅。术后如临床仍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可服用Iα-羟胆钙化醇(维生素D3)。如无效则行甲状旁腺切除。
2.糖尿病
类固醇治疗使糖耐量失常,虽然不像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及血糖升高,但表现为一种隐性糖尿病。故所有患者都应进行尿糖的检查,如有异常,表现亦较温和。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物可控制。严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者可行肾移植,但这种病人术后处理较复杂,应在有经验的单位处理。
3.胰腺炎
复发性胰腺炎与应用激素治疗有关,幸好发生率较低。当发生此种情况时应将激素改为环孢霉素A,并予以对症治疗。
(五)恶性病变
现在公认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发生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详细的防御机制尚不明了,可能是对体内的异常细胞早期发现,并在其增殖及癌变以前将其破坏。当免疫系统被抑制时,发生某种类型恶性肿瘤的机会增加,异体移植病人淋巴瘤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人口发生率大100倍,越是移植后比较顺利,排斥反应少者,发生肿瘤的机会越常见,可能为过度免疫抑制反应所致。各种各样的肿瘤都可发生,但皮肤癌、淋巴样肿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肿瘤的1/3。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皮肤癌是一个特别问题,移植后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它们有很强的转移倾向,并易局部复发。治疗要根据病人情况考虑,如病变局限,可继续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如已有转移则应考虑停止免疫抑制治疗。
(六)应用皮质醇制剂的并发症
皮质醇的免疫抑制药在导致移植术后一系列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皮质醇的小剂量使用或隔日给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七)骨的缺血性坏死
在初期肾移植阶段,由于长期、大剂量的应用皮质醇类免疫抑制药, 出现很多长骨头的破坏。其中股骨头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表现为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病人行走困难、疼痛。常需进行髋关节成形,股骨头植换,以恢复病人的行走功能。
膝关节和肩关节亦常受累,但这些关节人工植换效果欠佳。皮质醇制剂亦可造成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八)白内障
据一般统计约有1/4的移植患者发生囊下白内障,但发生严重视力障碍者不多。少数造成严重后果者是发生视网膜炎,它可导致失明。
(九)皮肤改变
可出现类柯兴面孔,伴有痤疮,皮肤变薄失去弹性,皮肤经受创作后不易愈合。尤其胫前皮肤,创伤后可形成坏死及慢性溃疡,所谓移植腿。这不但延长了住院日期,而且严重者需要植皮治疗。
(十)皮质醇性精神症状
移植后精神症状可有定向力障碍、幻觉、偏执狂样妄想,但这些症状亦可由代谢因素、麻醉、手术或病人过度的紧张及环境因素所造成。当激素减低至维持量,病人进入正常环境,精神症状可消退。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