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主要于中年发病,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吸入性暴露,恶性血液病,或免疫缺陷等少见原因。目前的研究理论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平衡与肺的免疫功能受损是PAP的主要发病机制。PAP的临床症状是多样的,从轻微的渐进性呼吸困难道呼吸衰竭。其与吸烟有很强的相关性。
PAP主要的CT影像特征是“铺路石” 征(由弥漫性磨玻璃影及其内部的平滑增厚的小叶间隔组成),并常常伴有小叶状或地图样正常区。铺路石征的放射学鉴别诊断包括源性肺水肿,肺炎,肺出血,弥漫性肺泡损伤,癌性淋巴管炎。明确诊断需要行肺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可以看到肺泡内可溶于胆固醇的蛋白样物质和嗜酸性小体的沉积。对症治疗包括全肺灌洗,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新疗法主要针对比较明确的免疫缺陷,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效。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病理特点是肺泡内充满主要含磷脂和蛋白质的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阳性颗粒状物质。PAP的自然史不明,临床病程变化多端,病变或保持稳定或自发缓解,或进展出现呼吸衰竭。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有时为条件致病菌)是此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临床上可将PAP分为3类:先天性、继发性和原发性。先天性PAP包括一组不同种类的疾病,是由于编码表面活性蛋白B、C或作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的8c链的基因突变所致致,婴幼儿较多见。继发性PAP的发生与导致呼吸功能损害或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减少等因素有关,包括;多种出血性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接触无机粉尘(如二氧化硅、铝、钛)或有毒气体、某些慢性感染、卡氏肺囊虫、骨髓及骨髓外增殖性疾病等。原发性PAP于1958年首例报道至今,仍是一种充满神秘感的病变。
图注:
A、 61岁的男性PAP患者,伴有白血病,最近出现乏力和咳嗽。胸片显示肺门周围对称的磨玻璃样影和网结节状影。注意肋膈角区病变相对较轻。B、 17岁男性PAP患者,持续数年的轻度咳喘。胸片显示双侧致密的实变影,肺尖和右肋膈角区病变相对较轻。
图注:
C、36岁男性PAP患者,曾有铍吸入性暴露史。胸片显示肺门周围对称的实变影,肺尖及肋膈角区病变较轻。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