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前沿进展 > 基层培训——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3)

基层培训——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3)

2012-02-27 14:23 阅读:2361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与体液和组织相互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或死亡,这一过程称为中毒。小儿急性中毒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小儿中毒与成人中毒相比没有职业影响,与周围环境

    防止毒物吸收

    活性炭可吸附毒物,牛乳、蛋清、豆浆、浓茶等能分别与不同毒物发生沉淀作用,从而延缓其吸收。但这只能作为急性中毒的辅助治疗而不能代替催吐、洗胃等方法。对皮下、肌肉注射药物中毒或蛇咬、蝎蜇中毒,可于近端用止血带结扎,以不让止血带远端的脉搏消失和不让止血带产生波动感为适度,每15min放松1min。若强毒注入,应做切开引流和冲洗。

    促进毒物排泄

    (1)可多饮水或静脉滴注10 %葡萄糖溶液,必要时加用利尿药,增加尿量加速毒物排泄。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对某些危重急性中毒伴有肾衰竭者,有条件的可采用透析疗法排出毒物。利尿可用:①呋塞米每次1~2mg/kg静脉注射;②给予20%甘露醇0.5~lg/kg静脉滴注,保证尿量在每小时3~6ml/kg,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150~300ml加维生素C 稀释毒物,增加尿量。对血压降低或血容量不足者,应给予生理盐水10~20ml/kg静脉滴注。

    (2)血液净化疗法: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和换血。该疗法可有效清除体内有毒物质,促进已吸收毒物从体内排出,已成为急性中毒救治的重要手段。急性中毒后3h内是进行血液净化的最佳时机,此时血液中毒物(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峰,在12h后再进行治疗则效果较差。因此,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中毒患儿,即使服用毒物(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不明,为了争取时间,也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疗法。对病情较重者,可通过血透、血浆置换、灌流等血液净化疗法来清除毒物,使用何种方法视不同毒物而不同。一般经肾排泄的药物或毒物可采用血透、滤过等方法,而与蛋白结合较牢的则采用血浆置换或全血置换等。

    解毒剂的应用

    针对不同毒物采用不同的有效解毒剂,如亚硝酸盐中毒用亚甲蓝和维生素C;有机磷中毒用解磷定、双复磷和阿托品;氰化物中毒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和亚甲蓝;金属中毒(如砷、汞、金、锑、铋、铬、铜、镍、钨、锌等)用二巯基丙醇,还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有效解毒剂;金属中毒(如铁、铅、锰、铀、镭、钒、钴、镉等)用依地酸二钠钙;鸦片类药物中毒和酒精中毒用纳洛酮(5~10μg/kg,数分钟至2h可重复),也可用于其他中枢性抑制药物中毒;氟乙酰胺中毒可用乙酰胺;CO中毒用氧气或高压氧;肉毒中毒用多价抗肉毒血清;美解眠对巴比妥类有效,对安定类无效(用法:每次lmg/kg加5%葡萄糖溶液,每隔5~15min静滴,直至出现肌腱反射、肌肉颤动为止);利他林对氯丙嗪、奋乃静、抗组织胺类药有效;安易醒为安定类拮抗剂;泰特0.3~0.6g/d 静滴。为还原型谷胱苷肽,与各种内源性、外源性有毒物质能产生减毒络合物,适用于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中毒用乙酰半胱氨酸;洋地黄类中毒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无效时,可用地高辛特异受体;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等过量时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在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无效时,可静脉注射高血糖素;钠通道阻滞药中毒,此类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属抗心律失常药,过量时出现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等过量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无效时,可缓慢静脉注射10%氯化钙10ml。高血糖素也有效;氨茶碱中毒时用艾司洛尔(esmolol),腺苷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异烟肼中毒时用维生素B6。

    对症及支持疗法


    控制惊厥、抗休克、抢救呼吸衰竭,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继发感染、加强护理等在急性中毒的治疗中也很重要。药物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或)肺水肿,可采用机械通气。

    [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

    1. 首发症状多为呕吐、腹痛、腹泻,早期无发热,应与消化道疾病鉴别;婴幼儿多以惊厥、昏迷等症状发病,当出现不能用某一疾病解释的累及多系统的症状时应想到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注意与脑炎、颅内出血、胃肠炎、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鉴别。

    2. 小儿急性中毒高发年龄为1~6岁,多属意外,但在7岁以上的患儿常是有意识的行为,轻生比例逐渐增加;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为经消化道,其次为经呼吸道、皮肤、五官等;近年来毒物种类亦有明显变化,各种药物中毒跃居首位,其中鼠药中毒已超过有机磷农药中毒,且误诊率高达48.2%,中毒总致残患儿中的87%、总死亡患儿中的92.8%为鼠药中毒。农村患儿以鼠药、农药和生物制剂类中毒为主,就诊时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而城市儿童常为误服各种内、外用药物,各种消毒剂、防腐剂、去污剂等,因发现及时、就诊早,故大多预后良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