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三 病因诊断
误服误食:主要见于1~5岁的儿童,由于此年龄阶段的小儿无知好奇,模仿力强又不能识别有毒与无毒的物质,因家长对药物和化学制品(干洗剂、化妆品)等保管不当,小儿易误服中毒。化学类中毒主要为灭鼠药中毒和农药中毒,灭鼠药中毒又以毒鼠强及氟乙酰胺中毒多见,由于鼠药制作形式多样、外观诱人、且大多被拌入香甜食品如水果、方便面、葡萄干等制成毒饵,从而易致儿童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因皮肤吸收、误服、食用喷洒过农药的蔬菜而引起。植物中毒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户外活动时对植物的好奇心强,对植物的识别能力不足,缺乏生活常识,食用有毒物质而致中毒。家长错用药品和其他物质也常致儿童中毒,如看错品名、用错剂量,将外用药物服用,甚至强酸强碱灼伤等。
医源因素:包括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等。
轻生自杀主要为12~14岁青少年,由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稳定,故心理行为也不稳定,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面对,易发生自杀行为。
食物中毒:主要包括食用不洁食物和过期饮品,水源等被污染时可发生群体中毒事件。
吸入中毒:以气体中毒为主要方式。
步骤四 临床评估
昏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可产生昏迷。大脑受累可伴有癫痫样发用;延脑受累可伴有呼吸抑制。常见原因:镇静、催眠、抗精神病药、麻醉药,有机溶剂,降糖药,窒息性毒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亚硝酸盐、苯胺和硝基苯)、有机磷等杀虫剂,一些有毒动植物。
惊厥:可由毒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如中枢兴奋药、抗组胺药、降糖药、肼类(如异烟肼)、杀虫剂(如有机磷、有机氯等)、酒精催眠药戒断等。惊厥也可继发于毒物引起的缺氧、代谢障碍和电解质紊乱。
呼吸抑制:呼吸浅而慢,不规律,见于中枢神经抑制药,如鸦片类、镇静催眠药等。呼吸肌无力见于镁、铊、肉毒、蛇毒、有机磷杀虫剂等中毒。
肺水肿:常见原因有刺激性气体中毒;有机磷杀虫剂等农药;安妥、磷化氢、溴甲烷等杀鼠剂。
低血压和休克:原因有三氧化二砷等引起严重吐泻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钙拮抗药、硝普纳等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药;中枢神经抑制药;继发于中毒引起的缺氧和(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心律失常:常见于强心类和抗心律失常药;拟交感神经药;心肌损伤毒物如锑、磷、砷、有机溶剂(苯等)、卤代烃及有机磷杀虫剂等;继发于中毒引起的缺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心脏骤停:常见原因有强心甙类和心律失常药;氨茶碱等受体兴奋药;锑剂、砷、磷化氢、吐根素等心肌毒药物;苯、氯烃等有机溶剂;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水肿而导致缺氧;可溶性钡盐导致低钾血症。
呕吐、腹泻:很多毒物都可引起吐泻。常见原因有对胃肠粘膜刺激类毒物:如强酸、强碱、金属盐、酚、有机溶剂等;对胆碱神经有兴奋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
紫绀:如无心肺疾患,紫绀的原因应考虑中毒。如毒物引起呼吸抑制或休克;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导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黄疸:肝损害时除黄疸外,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见于四氯化碳、砷、磷、苯胺、硝基苯等中毒。
溶血:急性溶血可见血红蛋白尿和黄疸。见于砷化氢、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中毒。
无尿:毒物损伤近曲小管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常见于氯化汞、砷化氢、磷、重铬酸钾、氯酸钾、四氯化碳、酚、二乙醇、磺胺等中毒。
[治疗程序]
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1.口服中毒是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途径、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洗肠等方法把未吸收毒物从消化道清除,但强酸、强碱中毒不宜采用。
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楚、食入毒物时间在4~6h内者。可先用压舌板、筷子,也可让患儿自己用手指刺激咽部和咽后壁,使之引起呕吐,或先口服1:5 000高锰酸钾溶液400~500ml或口服吐根糖浆lO~15ml/次,服后再饮水200ml,反复多次进行,直至呕吐物不含毒物残渣为止。有严重心脏病、胃食管溃疡、出血性疾病及腐蚀性毒物中毒不适于催吐。
洗胃:洗胃应尽早进行,适用于流质食物或水溶性毒物。固体食块往往堵塞胃管,宜先催吐再洗胃。一般于服入毒物4~6h内洗胃有效。但当毒物摄入较多或毒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者(如有机磷),洗胃不受时间限制。常用洗胃液有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亦可根据毒物性质采用有特殊作用的洗胃液。先抽出胃内容物,再从胃管注入洗胃液每次100ml左右,反复灌洗,尽量使毒物排净。每次冲洗量不大于该年龄组胃容量的1/2,以免导致胃穿孔。洗胃后可注入通用解毒剂或泻剂,再拔出胃管。洗胃液的温度一般为25~37℃,以避免低体温发生。用量:小儿按每次10~20ml/kg,反复多次进行洗胃,直到彻底清除胃内毒物为止。若有活性炭,洗胃后可由胃管注入适量活性炭。一般选择经口插胃管,应选用管径较大的胃管,对洗出颗粒较大的胃内容物有益。
强酸、强碱中毒切忌洗胃以免致胃穿孔,可采用综合方法。强酸中毒可用氢氧化铝凝胶、稀肥皂水等弱碱中和。避免使用碳酸氢钠。强碱中毒可用食醋、果汁、3%醋酸中和。牛乳、豆浆、蛋清等能对强酸强碱起中和作用,且能保护胃黏膜。
导泻及灌洗肠道:多数毒物进入肠道后,可被小肠或大肠吸收,故欲清除经口进入的毒物,除用催吐及洗胃外,尚需导泻及灌洗肠道,使已进入肠道的毒物,尽可能的迅速排出,以减少在肠道内的吸收。如果系腐蚀性毒物中毒或极度衰弱的患儿,则应忌导泻及灌洗肠道。当毒物已引起严重腹泻时,不必再行导泻。泻剂中有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等,常用50%硫酸镁2ml/kg配成10%溶液口服,或50%硫酸钠溶液0.4~0.5ml/kg,配成10%溶液口服,甘露醇2ml/kg,洗胃后由胃管灌入。泻药效果不好或毒物抑制肠蠕动时,洗肠:适用于毒物已食入4h以上、服泻剂后2h尚未排便者。常用洗肠液为1%温盐水或1%肥皂水。
2.皮肤黏膜接触吸收毒物者立即脱去有毒物污染的衣物,冲洗皮肤、毛发等。强酸强碱污染皮肤时,先用干布轻轻抹赶紧然后冲洗。强酸可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淡肥皂水。强碱可用3%~5%醋酸或食用醋冲洗。有机磷中毒可用肥皂水(敌百虫除外)或温清水冲洗。毛发、指甲最易残留毒物,应反复冲洗多次。
3.吸入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目前正在开展“评价 PM8002 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手术肝细胞癌受...[详细]
为了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寻求合适的、除了传统治疗以外的新疗法,爱爱医为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