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质量达不到***者为四级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附录D(规范性附录)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片D.1 标准片与标准条文的关系标准片是尘肺诊断标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表达难以用文字表达的X射线影象学改变。故尘肺各种X射线影象学改变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是说明。
D.2 标准片的编制原则标准片编制的原则是小阴影密集度和形态表达准确,使用方便。
D.3 标准片的组成和内容标准片由二部分组成,一是组合片共8张,主要表达不同形态、大小的小阴影的密集度,小阴影的密集度按各级密集度的中点编制,即0/0、1/1、2/2、3/3。二是全肺大片共15张,主要示范尘肺各期小阴影密集度和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
D.4 标准片的应用在阅读X射线胸片进行尘肺诊断和分期时,尤其是在判定小阴影的形态和密集度时,必须和相应的组合标准片对照。
各期尘肺全肺大片标准片是诊断分期的参照。
D.5 标准片的版权标准片版权归国家所有。
D.6 标准片的**和发行标准片的**和发行委托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止中心负责,经国家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尘肺诊断鉴定组审查、编号、加盖***后和标准片说明一并发行。
附录E(规范性附录)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凡不符合以下设备及技术要求者不能进行尘肺X射线检查。
E.1 摄影器械设备E.1.1 X射线机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E.1.2 X射线球管及窗口过滤a)旋转阳极;b)焦点不大于1.2mm;c)窗口总过滤2.5—3.5mm铝当量。
E.1.3 滤线栅a)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b)栅格比不小于10:1;c)栅焦距1.8m;d)规格与胶片匹配。
E.1.4 增感屏、暗盒a)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增感屏无污点;b)增感屏分辨率不低于5—6线对/mm;c)增感屏和胶片接触紧密;d)暗盒不漏光。
E.1.5 X射线胶片a)一般使用通用型(手显、机显)胶片,提倡应用适合胸部摄影的专用胶片;b)蓝色片基;c)本底灰雾Dmin<0.20;d)规格:356mm×356mm(14“×14”)或356mm×432mm(14“×17”)。
E.1.6 电源a)电源应符合X射线机的额定要求;b)X射线机需***供电,不与动力电器共用电源;c)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E.2 摄影技术E.2.1 准备及**要求a)被检查者应将胸壁紧贴摄影架,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b)焦—片距1.80m;c)调整球管位置,中心线在第六胸椎水平;d)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摒气状态时进行;e)以后前位胸片为常规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必要时加侧位、斜位、体层摄影或CT检查等。
E.2.2 摄影条件a)根据X射线机的具体情况使用120~140KV进行胸部摄影;b)根据胸厚确定曝光量,一般使用2~8mAs,曝光时间不超过0.1秒。
c)摄影时应参考过去的胸片调整摄影条件。
E.3 暗室技术E.3.1 暗室必须符合工作要求E.3.2 人工手洗a)原则上要求恒温定时,药液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显影时间3~5分钟;b)定影要充分,流水冲洗要彻底;c)必须使用合格的专用安全灯;d)及时更换显、定影液。
E.4 自动洗片机为保证胸片质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动洗片机,并严格按照自动洗片机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