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医学进展 > HBV-HCC预后:正常范围内AFP是否可靠?

HBV-HCC预后:正常范围内AFP是否可靠?

2013-11-26 10:26 阅读:1772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通常与-甲胎蛋白(AFP)生成相关。虽然已经证明血清AFP是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但最佳临界值仍不清楚。近日发表在《AnnSurgOncol》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正常范围内AFP较小差异也可能会影响HBV-HCC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研

    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通常与α-甲胎蛋白(AFP)生成相关。虽然已经证明血清AFP是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但最佳临界值仍不清楚。近日发表在《AnnSurgOncol》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正常范围内AFP较小差异也可能会影响HBV-HCC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研究方法
 


FIG. 1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of HBV-HCC patients following
surgical resection according to quintile of AFP (n = 189)[
点击查看大图]


    1995年和2008年间,在一家单一机构对经肝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AFP水平分为五类用于Kaplan-Meier分析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研究结果

    首个五分位AFP(1.4-4.1ng/mL)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最佳,每增加一个五分位,患者的进展预后就越差。多变量分析显示,AFP与总生存期(HR=1.61,95%CI为1.30-1.98),无病生存率(HR=1.26,95%CI,1.10-1.44),2年复发率(HR=1.30,95%CI为1.07-1.57)相关。第1五分位AFP的非肝硬化患者(Ishak1-5)5年生存率为94%,第5五分位(2,332.7-327,560.0ng/mL)及Ishak6期肝硬化患者则为0。

    结论

    术前血清AFP是HBV-HCC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一个***预测因素。AFP五分位分类为观察包括正常范围内低血清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创造了机会。此外,AFP五分位分类与肝纤维化分期相结合为HCC提供了一个预后预测模型。因此,即使在正常范围内AFP较小差异也可能会影响HBV-HCC的预后和疾病进展。

    知识连接:甲胎蛋白(AFP)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又称APF,它是胚胎时期血液里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只有在胎儿的肝细胞中才能合成,尤其在怀孕16—20周时,胎儿的这种蛋白质含量最高,100毫升血中可达到300—400毫克,以后逐渐减少,待出生以后一周完全消失。由于它只存在于胎儿的血液中,所以全名叫做甲种胎儿蛋白。

    正常人的肝细胞是不产生甲胎蛋白的,可是当得了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幼稚化无休止地生长恶化,就又恢复了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有时在100毫升血中竟达到1000毫克的高度,这就是检测甲胎蛋白可协助诊断肝癌的道理。

    近期常用放射免疫法(RIA)定量测定甲胎蛋白,肝癌阳性率达90%左右。其临床意义如下:甲胎蛋白升高常见于:
    (1)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除外),定量试验常大于400ng/ml。
    (2)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在300ng/ml以下。
    (3)其他肿瘤肝转移。
    (4)正常妊娠孕妇12周至38周可升高,多在40-540ng/ml之内。
    (5)急性失血后偶可升高。

    关于AFP正常参考值各地报道不一,上海瑞金医院报告为2525μg/L以下;北京地区报告为202μg/L以内;Pnrve报告为11-13μg/L。肝细胞癌患者多数在500μg/L左右。AFP的动态变化能观察病情进展状态,因而对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Kwata等(1969)检测1例肝癌患者血清AFP仅31μg/L,1年后即达10,000ug/L。Purres报告1例血清AFP为300μg/L的患者,经尸检证实其肝癌结节的直径仅0.5cm。另外,检测肝癌患者血清AFP还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放射免疫法可在一些肝病患者血清中测得较高含量的AFP。上海瑞金医院报告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各60例,测得AFP含量在25-40μg/L者分别占13.3%、11.7%、3.5%和41.7%。因此对于低水平AFP的肝病患者,特别是50-400μg/L左右者,应进行多项动态检测才能与肝癌进行鉴别。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