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期
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康复治疗目标:进一步平衡肌张力,打破肌痉挛模式;抑制协同运动模式,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控制能力。
1.头针疗法:采用于氏头穴丛刺针法,方法同上。
2.体针疗法:针刺采用拮抗针法。选穴主要取患侧相应的拮抗肌群,兴奋拮抗肌来对抗抗重力肌痉挛。上肢主要取伸肌群,下肢主要取屈肌群。上肢取阳池、四渎、阳溪、偏历穴(使手腕伸展或手指伸展);天井、臑会穴(使肘部伸展,肘外旋);肩髃、臂臑穴(使臂外展,拮抗肩内收)。下肢取阳陵泉、悬钟穴(使足背屈、踝外翻);解溪、丘墟穴(使趾伸展、足背屈);曲泉、阴包穴(使髋屈曲、髋外展膝屈曲)。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以Φ0.35×40毫米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英迪KWD-808-Ⅱ型脉冲针灸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以100次/分为宜,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一次。
3.现代康复疗法:在头穴丛刺长留针期间进行康复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静态平衡,到让其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幅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能完成抵抗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
(2)坐-站起训练:患者坐直,足尖于膝盖成一直线,上肢像上述负重训练,髋关节尽量屈曲,让重心从臀部慢慢转移到双足上而站立。
(3)站立平衡训练:先站起立于床边,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4)步行训练:①手杖和扶持下的步行;②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先上健腿,后上患腿;下楼先下患腿,再下健腿。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