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依那普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3)

依那普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3)

2012-03-21 13:50 阅读:4402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5天于2008年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天服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10mg,次日又服2次,每次10mg,血压由平素140/90mmHg降至120/60mmHg,当天晚上,病人出现上腹痛痛不适,并恶心,但未呕吐,第3

    依那普利致AIN的机理为:

    1.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显示ACEI能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在低容量时和应用利尿剂时能进一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但病人平素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用药后为120/60mmHg,应该不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如此严重的长时间的少尿期。虽开始以胃肠症状为主,但呕吐量很少,因体液丢失而致肾前性ARF的可能性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极次要的,因此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而致ARF不能解释其ARF的原因。

    2.AIN:可引起典型的AIN。此例病人虽没有“发热,皮疹,关节痛”,三联症, 嗜酸粒细胞也不高,但毕竟药物性AIN具有上述典型“三联症”表现的也只有15%。 国内学者也谈到在14例药物性AIN患者中,无一例具备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升高者。而且病理已证实其主要改变为间质病变。另外,轻度系膜增生在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有报道药物性AIN可有系膜增生表现。

    3.ATN:国外有学者报到依那普利可致ATN,但不排除合用之CsA因素的影响,本例已排除此种情况。因此,我们认为该患者是依那普利过敏引起的AIN-ARF。

    关于药物性AIN其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可以用激素,有HD指征时应HD.其肾功能大都可以恢复。

    依那普利应用十分广泛,所致ARF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外的一组913例死亡病人分析中,有75例曾因用依那普利后出现BUN或SCr较用药前升高达50%及以上水平,其中因严重肾功损害而死亡者竟有10例,其危险因素有:老年患者、大剂量应用、有潜在肾病、用储钾利尿剂、合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我们这例病人虽经积极治疗,从尿量看已走出少尿期,肾功能有所好转。但因发生严重的反应性精神病,不进饮食,又合并插管处感染引起败血症,终至严重的全身衰竭状态而死亡,未直接死于ARF,而是死于ARF的严重并发症,殊为遗憾。就其死因笔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ARF严重且长时间未能恢复:这是基础死因,也是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基础,病人发病前6天基本无尿,经治疗2个月时尿量才超过1000ml/天,此时已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产生,而且,透前病人的SCr也在600umol/L-700umol/L之间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2.反应性精神病:病人性格内向,病情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使病人顾虑重重,花费又大等等,导致出现反应性精神病,到后期病人极度抑郁,不言语,不进任何饮食,综观整个病情,笔者认位这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第一直接因素。

    3.严重感染:股静脉插管处感染,应用抗生素未能控制,又带管透析5次后才拔管,处理欠及时,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生长,虽应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泰能等,但终未能完全控制感染,也是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4.药物刺激:病人非过敏体质,素也无胃疾,但发病后用多种药物如止血敏,邦亭等出现明显胃肠反应,考虑和SCr较高也有一定关系。

    5.全身衰竭:这是上述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