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依那普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2)

依那普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2)

2012-03-21 13:50 阅读:4402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5天于2008年1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天服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10mg,次日又服2次,每次10mg,血压由平素140/90mmHg降至120/60mmHg,当天晚上,病人出现上腹痛痛不适,并恶心,但未呕吐,第3

    治疗及其结果:

    入院后先行HD,应用袢利尿剂,抗生素及对症支持处理:速尿、头孢曲松、丹参注射液、奥美拉唑、施维舒、促红素、铁剂、止血敏、邦亭、能量合剂、脂肪乳等。患者入院后第1天尿量“0”ml。发病第1-6天(此天数为发病天数,非住院天数,下同)尿极少,每天约10-50ml,第7至40天尿量渐增多,波动于80-520ml之间。

    患者发病第15天,(入院第9天)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用18G穿刺针,穿出3条肾组织,其病理结果(济南军区总医院做)如下:共9个肾小球,全球硬化1个,未硬化肾小球细胞数90个左右,见系膜区轻度增宽,系膜基质轻度增多,系膜细胞 2-5个。毛细血管腔开放,内皮细胞和上皮细未见增生,基膜未见增厚。Masson染色下未见嗜复红蛋白质沉积。小球无粘连,未见新月体。肾小管无明显萎缩,间质水肿,可见炎细胞浸润。部分小管管腔中可见蛋白质管型。间质血管壁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 FRA 均未见沉积。

    病理诊断: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轻度)。2.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病理结果提示为急性肾间质肾炎。在加强HD及其它处理的情况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80 mg/天,静滴治疗,共用8天后,改至40mg,用18天,后渐减至24mg/天,用7天后,渐停掉。患者第34天时出现所插股静脉管处感染,出现菌血症,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生长。第41天至第59天尿量增至600-900ml之间。第56天时病人自述全身难受,喘憋明显,表情呆滞,极少言语,坐卧不安,时哭泣,时胡言乱语,时呈极痛苦状,在排除心肺脑等实质病变后,考虑合并有反应性精神病,予以氯丙嗪、黛力新等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第60天至61天,此2天时间里尿量超过1000ml/天,达1140-1020ml,但此时患者极度抑郁,也呈现出明显衰竭状态。

    共计HD 21次,间断应用利尿剂,用MP 33天(80mg*8天,40mg*18天,24mg*7天),抗生素一直应用,其中泰能用5天,未出现霉菌感染,但感染也未能控制,终因全身衰竭明显,于第63天死亡。

    讨 论:

    ACEI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有肯定性作用 ,但我们也知道此类药物可引起一些少见但严重的肾脏副作用,其中包括引起MN大量蛋白尿,低醛固酮血症性高血钾,可逆性或不可逆性急性肾衰。又知ACEI也可发生过敏反应。有报道卡托普利可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出现发热,斑丘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Coomb's阳性溶血性贫血。而依那普利则可引起皮疹和血管N性水肿 及急性间质性肾炎,但依那普利致严重肾损害,经病理证实为AIN、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在一组36例药物性AIN中也没有依那普利引起者,国内著名AIN研究学者在谈到药物性AIN时,也未提及依那普利的肾毒性问题。

    我们这例病人从整个病史,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出现皮疹,B超像(双肾增大、饱满),病理结果等来看,符合AIN改变, 虽有轻度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增生,但病人无嗜复红蛋白沉积,免疫荧光全部阴性,因此,可排除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65岁老年人,在9个肾小球中出现一个硬化的小球,而又无相对更多的阶段性或全球硬化,无小球粘连,无间质纤维化,无小管萎缩,无血管透明样改变等,出现一个硬化的小球可视为正常退行性改变,因此也可排除慢性肾衰(CRF)或/和高血压肾病引起的CRF。

    病人服药后急性发病,突然少尿,肾脏饱满增大,ARF诊断明确,病理未提示新月体性肾炎、ATN及血管炎改变。故三者均可排除。

    那么就只有一种情况可解释整个病情,就是AIN,虽然病理上没有见到非常典型的AIN的表现:间质明显水肿,大量炎细胞的浸润和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等,但我们仍考虑为AIN诊断,间质无明显水肿其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在肾活检前4小时进行了一次HD,脱水达4kg,从而导致肾间质水肿减轻;谌氏在谈到药物性,感染性,特发性AIN这3种急性AIN的鉴别诊断时认为,虽然很不可靠,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肾外表现(如有无药物过敏表现),再结合病人有用药史,皮疹,无感染表现,可排除感染性和特发性AIN,故可诊断为药物性A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