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15岁,湖北人。
主诉:劳力性心慌气短4年,加重半月。
病史:患者4年前日常体力活动后心慌气促,休息可缓解,近半月加重,并偶有咯血,量不多,并有下肢浮肿。曾服用地高辛及利尿剂,病情有缓解。患者于6岁时曾行双肘部黄色瘤切除术。
体格检查:血压110/70mmHg,心尖部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右缘2~3肋间也可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患者双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伸侧均可见黄色瘤。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改变,左室高电压。
甘油三酯(TG)1.0mmol/L。总胆固醇(CHOL)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 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 3.6mmol/L。
EBCT所见:主动脉增强扫描显示升主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瓣上主动脉管腔最窄处约14.26mm×12.19mm,胸降主动脉中下段及腹主动脉管腔明显变窄,直径约在8.13~9.66mm之间。头臂动脉近心端管壁也不规则。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开放受限,为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增厚,左心房室增大,考虑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诊断: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病例讨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发病机制是由于LDL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可产生体内LDL代谢双重异常,即LDL-C产生增加和分解减慢,其中最突出的异常是LDL-C从血浆中分解代谢减低。人群发病率杂合子型欧美及日本约为1/500,纯合子型为1/500(父)×1/500(母)×1/4(可能性)约为1/100万。FH的临床特点为:(1)LDL-C浓度明显增高;(2)LDL-C沉着于肌腱和动脉壁;(3)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纯合子型患者TC浓度为19.6~26.0mmol/L,4岁前出现黄色瘤,儿童时便发生冠心病,常在20岁前死于心肌梗死。杂合子型患者TC浓度为6.2~14.3mmol/L,30岁后多发冠心病。
本例患者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EBCT影像学特点,诊断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成立。需要指出的是本例患者主动脉瓣及瓣上、二尖瓣及头壁血管均受累及,并引起主动脉瓣及瓣上狭窄,同时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上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这在以前的文献报道中较为少见,为本例个案报道的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