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鼻-鼻窦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其主要药理学包括:①通过降低鼻黏膜炎性反应程度而缓解鼻堵;②脂溶性的糖皮质激素分子穿过靶细胞膜进入细胞浆,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肝脏首关代谢率、脂溶性和效价强度等药理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的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均属第二代鼻用糖皮质激素,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
常规剂量的鼻用糖皮质激素,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①对轴功能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的影响不显著;②短期(数周)推荐剂量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产品对儿童生长影响不大。但超量或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①影响HPA轴功能,并抑制肾上腺功能;②抑制患儿生长速度。
应用中需注意:
①对患者宣教,特别是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②严格执行药物的推荐剂量,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将药量降至最低;
③最好一日早晨一次给药,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HPA轴功能的影响;
④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酌情调整鼻用药物剂量;
⑤治疗急性感染时(注意:急性感染为细菌感染时,应该加用抗生素),可先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较大剂量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然后应用维持剂量的鼻用糖皮质激素(低量或中度量);
⑥对于规律的间歇性AR,可预防性用药;
⑦注意随访和相关科室的会诊,及时评估疗效并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常见的包括局部刺激、轻微血性分泌物、鼻出血;极少数出现黏膜溃疡和鼻中隔穿孔。速发或迟发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瘙痒;头痛、嗅觉、味觉紊乱、白内障和青光眼亦有可能发生。
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常年性和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和血管舒缩性鼻炎。
【注意事项】
(1)肺结核、伴有疱疹和鼻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3)鼻腔和鼻旁窦伴有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菌治疗。
(4)已经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造成肾上腺功能损伤者,改用本品局部治疗时,也应注意检查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
【禁忌证】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
(1)少数患者可出现鼻、咽部干燥或烧灼感、喷嚏、味感和口感不佳或轻微鼻出血。
(2)极个别患者发生鼻中隔穿孔。
(3)罕见眼内压升高或青光眼。
【用法和用量】鼻腔喷雾吸入 成人及六岁以上儿童 一次每鼻孔100μg,一日2次;或一次每鼻孔50μg,一日3~4次。一日用量不可超过400μg。
【制剂与规格】喷:50μg,支:200喷。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