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医学进展 > 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技术(4)

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技术(4)

2012-03-15 13:16 阅读:4664 来源:中华中医网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 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不及时治疗,可 危及生命。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

    (2)灸法

    方法一: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方法二: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灸2~3次。用于各种泄泻。

    4.推拿法

    方法一:分阴阳,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小天心,运水入土。用于湿热泻。

    方法二:分阴阳,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运土入水。用于风寒泄泻。

    方法三:揉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运内八卦,点揉天枢,掐十指节。用于伤食泄泻。

    方法四: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重按脾俞、胃俞、大肠俞。用于脾虚泄泻。

    5.敷脐法

    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末。每次用药末1.5克,调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用于伤食、风寒和脾虚泄泻。

    6.食疗法

    健脾八珍膏,婴儿每次1~2块,幼儿每次3~4块,每日早晚各一次,开水冲服或炖服。用于脾虚泄泻。

    7.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每次5毫升,每日3次,用于风寒泄泻;保和丸,每次一丸,每日3次,用于伤食泄泻;附子理中丸,每次半丸,每日两次,用于脾肾阳虚泄泻。

    8.国家推广技术——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适应症]】 3个月~5岁患儿。黄绿色稀

    便、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10次/日;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纳呆,呕吐,嗳腐吞酸;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大便化验可见脂肪球。

    【禁忌证】 皮肤溃烂、滑石粉过敏、痢疾、严重腹泻伴脱水或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治疗方法简介

    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 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 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