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和汤加减
【药物组成】 茯苓9克,泽泻6克,桔梗6克,苍术6克,陈皮6克,炒神曲9克,山楂6克,大腹皮6克,莱菔子6克,甘草3克。
【适应症】伤食腹泻。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止泻1号
【药物组成】 野党参4.7克,焦白术4.7克,云茯苓6克,广陈皮4.7克,泽泻4.7克,苍术6克,法半夏3克,炙甘草1.6克。
【适应症】 单纯性消化不良(伤乳泻及伤食泻)。
【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4次服。
5.止泻2号
【药物组成】 葛根3克,川黄连1.6克,黄芩 4.7克,六一散6克。
【适应症】 肠炎性消化不良(湿热泄,热重于湿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4次服。
6.止泻3号
【药物组成】 藿香4.7克,大腹皮6克,白术 6克,云苓6克,泽泻6克,厚朴3克,苍术3克,白芷3克。
【适应症】 肠炎性消化不良(湿热泄泻,湿重于热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4次服。
适宜技术
1.熨敷法
取五倍子9克,生姜6克,白胡椒7粒,葱白一 段,将生姜捣烂如黏泥状,余药研成细粉,食醋 20~25毫升,加热至50~60℃,与上药搅拌成稀糊状,以手拭不烫为宜。脐部先用凡士林油涂擦一遍,趁热敷肚脐部约6厘米× 6厘米,厚约 0.3~0.5厘米范围,外盖纱布,绷带包扎,每日换药一次。若迁延性腹泻,可配合三棱针刺四缝穴,每日一次。
2.灌肠法
白头翁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赤芍药 6克,槟榔6克,葛根10克,六一散6克。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煎出药液,浓缩汁200毫升,装瓶备用。将药液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6~10厘米,将臀部抬高,注入药液30~50毫升,每日3次。睡前一次尤为重要,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
3.针灸法
(1)针刺
方法一:主穴取足三里、中脘、脾俞、止泻穴。配穴取内庭、气海。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天枢,伤食加四缝,水样便多加刺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刺。用于各种泄泻。
方法二:主穴:天枢、足三里、长强。配用穴;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公孙,发热加曲池,偏虚寒加灸腹部。用于各种泄泻。
长期以来,人类得以生存往往会面临高水平的基因突变,而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详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