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中风诊断时应注意哪些(2)
2011-02-13 14:16
阅读:2579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随着头颅CT平扫检查在急性中风患者中的广泛应用,现有影像学诊断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需要引起放射科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详尽描述了增强CT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也解释了灌注参数的计算和像素映射过程。“急性中风患者影像检查的首要目的是,在明确梗塞灶(即临床不可逆性坏死组织)及半影区(无恰当、及时治疗时可能梗塞组织)的范围基础上,评估缺血部位的组织活性,”Leiva-Salinas等说到。
Leiva-Salinas等试图打破原有模式,即破除原有的优先选择尽可能靠近被评估动脉供血区的动脉输入功能的做法。他们认为,尽管对于慢性血管病变患者而言,兼顾更精细的动脉输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已有7项研究证实,对于同侧颈动脉无狭窄的急性中风患者,动脉输入功能的选择对于CT灌注参数图并无显著意义。”
同时,作者列举了作为静脉输出功能参考值的脑血管容积值对静脉选择的强大依赖。“静脉输出功能参考值的位置应该选择使用体素(三维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使其在时间-密度曲线下获得最大面积,换句话讲,就是要得到最低平均偏量容积值。在上矢状窦中心的体素足够大且与轴向增强CT图像成正交,使其在多数情况下都符合要求。”
作者通过讨论异常CT表现的表达方式,同时密切结合与射线辐射量相关的“CT质量保证方案重要性”后,罗列了普通增强CT的一系列问题。“放射科医生和临床医生都应该确保,所有的CT适用标准都遵循了最低有效剂量原则。”尽管综合CT的适用标准,包括头颅CT平扫、增强CT和CTA,“都使用高剂量的平均有效射线量(7-8mSV),”但是,Leiva-Salinas 强调说,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需要这项检查,并作出如下总结:“增强CT,若能被恰当、正确使用,一定会非常实用,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