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性(继发性)高血压(2)(4)
2011-02-11 18:51
阅读:6156
来源:搜狐超人在线博客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四)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 1、临床特点 Cushin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取决皮质醇、ACTH和其它肾上腺皮质激素异常分泌的水平,不同类型之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典型临床表现有高血压伴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痤疮和多血质,女性可出现月
(2)骨骼病变:国内的患者多数有骨骼损害。主要表现为广泛的骨关节疼痛,伴明显压痛。骨吸收和骨形成都增强,但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质发生普遍疏松。重者有骨畸形,如胸廓塌陷变窄、椎体变形、骨盆畸形、四肢弯曲和身材变矮。约50%以上的患者有自发性病理性骨折和纤维性囊性骨炎,有囊样改变的骨常局限性膨隆并有压痛,易误诊为巨细胞瘤,该处常易发生骨折。病程长、肿瘤体积大、发病后仍生长发育的儿童或妊娠哺乳者,骨病变更为严重。骨髓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而出现继发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国外诊断的患者多在早期,不易见到骨骼损害。
(3)泌尿系症状:长期高钙血症可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同时尿钙和磷排量增多,因此患者有烦渴、多饮和多尿。可发生反复的肾脏或输尿管结石,表现为肾绞痛或输尿管痉挛的症状,血尿、乳糜尿或尿砂石等,也可有肾钙盐沉着症。容易并有泌尿系感染,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4)其它:软组织钙化影响肌腱,软骨等处,可引起非特异性关节痛,累及手指关节,有时主要在近端指间关节。新生儿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要追查其母有无甲旁亢的可能。
2、 辅助检查
(1)血钙浓度升高,尤其是游离钙浓度波动性或持续性升高;
(2)血清磷浓度降低;
(3)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升高,特别是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值升高;
(4)血甲状旁腺素(PTH)浓度升高,特别是全分子PTH浓度升高;
(5)钙负荷PTH抑制试验显示血PTH浓度不被明显抑制;
(6)甲状旁腺ECT有阳性发现
(7)X线片广泛骨质疏松,特别是伴有纤维囊性骨炎、指骨骨膜下骨吸收、颅骨沙粒样改变或棕色瘤等。
3、鉴别诊断
(1)有骨破坏合并血钙升高者应与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溶骨性转移、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肿瘤分泌PTH相关肽引起的假性甲旁亢则全分子PTH(双位点法)不会升高。
(2)结节病、良性家族性高钙血症和维生素A、维生素D过量也会引起高血钙,但无明显骨吸收,血PTH水平正常或降低,有各自的独特病史。
(3)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的X线片也显示骨吸收或骨密度降低,骨转化指标及PTH也可升高,但血清钙正常或低于正常,对鉴别诊断困难者或可疑有原发甲旁亢患者可做钙负荷PTH抑制试验。
五、典型病例
(一)病历摘要
男性,29岁,因高血压3余年,发现血钾降低5月于2007年5月人我院内分泌科。无明显乏力和周期性麻痹症状,无心悸和头晕。查体:血压160/l00mmHg,无满月脸、水牛背,无毛发异常等皮质醇增多体征。辅助检查:昼夜尿量比为700 ml/1400ml。血气分析:血PH值7.45,尿PH 7.0,血钾3.1~3.4 mm0l/L,空腹血糖5.7mm0I/L,24小时尿钾63 mm0l,ACTH 20pg/ml(<46 pg/ml),生长激素0.09 ng/ml(0.06~5 ng/ml),卧位肾素0.29 ng·ml-1·h.,血管紧张素56.7 pg/ml,醛固酮151.2 pg/ml;立位肾素0.13 ng/ml,血管紧张素49.3 pg/ml,醛固酮80.1 pg/ml,立位醛固酮和肾素比值61.6。血去甲肾上腺素31.64pg/24h(28.67土11.98 pg/24h),肾上腺素2.52 pg/24 h(4.08±2.34 pg/24 h),多巴胺258.16pg/24 h(225.76士104.83 pg/24 h)。头部MRI:垂体未发现占位。腹部MRI:双侧肾上腺内侧枝各见一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右侧大小3 cm×2 cm,左侧大小2.3 cm×1.2 cm,T1WI和T2wI呈中等偏低信号,双侧肾上腺结节影,考虑腺瘤。给予氯化钾3 g/天。同时应用安体舒通80 mg/d,共计14天,血钾达到3.6 mm0l/L,再次复查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发现:卧位肾素0.25 ng·m1-1·h,血管紧张素35.4 pg/ml,醛固酮139.1 pg/ml;立位肾素0.13 ng/ml,血管紧张素25.8 pg/m1,醛固酮72 pg/ml,立位醛固酮和肾素比值55.4,低肾素以及高比值的状况无明显改善。
(二)临床分析
患者青年男性,因高血压、低血钾入院,院内体检明确高血压诊断,辅助检查发现24小时尿钾排出增多,碱血症,血肾素低下,肾素/醛固酮比值显著升高,腹部MRI发现肾上腺结节影,应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
(三)诊疗经过
患者术前应用厄贝沙坦150 mg/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安体舒通120 mg/d控制血压,予以腹腔镜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肾上腺腺瘤,大小2.7 cm×2 cm,1.7cm×1.5 cm,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1月随访,服用厄贝沙坦150 mg/d,血压控制在135/90 mmHg左右,血钾3.6 mml/L,术后三月随访血压120/85 mmHg,血钾4.5 mml/L。
(四)诊疗经验体会
1.年轻患者出现高血压伴有其他合并症状,应特别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2.该患者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低血钾、碱血症,应在临床上积极寻找高血压低血钾的原因,需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瘤、CAH等疾病并加以鉴别;3.实验室检查明确低肾素、高醛固酮血症,醛固酮/肾素比值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明显占位,因此临床上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的可能;4.通过积极有效及时的治疗,多数内分泌性高血压可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