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诊疗要“七个不”(2)
2010-12-02 14:14
阅读:3016
来源:医师网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们对房颤研究的热情不减,近年已就临床分类、临床控制策略、一级或二级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房颤治疗的各个方面。
房颤的病因和诱因 不忽视
在房颤的相关病因及诱发因素中,虽然大部分房颤均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但临床医生也决不能忽视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的存在,既要做到不能过高估计冠心病与房颤的关系,同时也不能低估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常见诱发疾病或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对房颤发生发展的影响。再有,不能轻视触发性电活动及特征性心电表现与房颤发生的关系,例如多数房颤发生前可有先兆性表现,如常规或动态心电图出现的早搏(频发房早、“P on T”房早或早搏不下传的房早二联律等)或短阵性心房电活动紊乱(短阵性房扑等)现象对房颤发生均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阵发性房颤早期治疗 不保守
由于阵发性房颤潜在进展为持续性或持续恶化为持久性房颤的危险,到时再积极复律将十分困难,因此临床医生应采取更为及时和有效的药物或介入干预。目前药物治疗仍是一线的干预手段,首选以尽量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和持续时间为目标的节律控制策略。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包括依布利特、心律平和胺碘酮,推荐级别均为Ⅰ类,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选心律平,而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伴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疗效欠佳。再有,临床医生还应积极采取导管射频消融通过肺静脉电隔离方法实现完全消除引起阵发性房颤的触发活动,研究显示远期随访成功率为75%~84%,平均1.5次导管射频消融患者的成功率高达90%。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