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恶性刺医事件,一护士长死亡,另4人受伤……
同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康红千被病人拿斧头砍死……
从安徽到天津,一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杀医案”,而这距哈医大医务人员被刺、1死3伤的那起惨案,只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一系列患者袭击医生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烈议论。与此同时,这些事件在医学生的心理上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对正在学校的读书的医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山东大学医学院的调研团队选取济南、青岛、泰安等地的医学本科生及实习医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5份。
20%的医学生后悔学医
“如果能重新选择的话,我不会再选择学医这条路,救死扶伤的理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变得渺小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学生刘泽新说,屡见报端的杀医事件让他对未来的职业之路很担心,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和自己的室友讨论,“学医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还有没有必要走下去。”
泰山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的王新,考研时选择了医学影像专业。之所以改变专业,王新的想法是:“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为病人诊疗提供辅助检查和诊断,不用直接参与诊治病人,这样就不用直接面对患者了。”这个变化,缘于他在医院实习时,曾经历过被患者家属围着骂的经历,这让其对自己的专业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医患**现状已经对医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部分学生悲观地否定自己当初的选择。”调查发现,约20%的医学生表示后悔走上医学之路。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是中国医师协会在2011年进行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医师仅有6.83%,而不希望的达到78.01%.而在2002年的首次调查中,两项比例分别为10.89%和53.96%.希望“子承父业”的医师比例再创新低,而不愿意子女从医的医生却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整体来看,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并没有因为一些医患**的个例而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医学生面对有关医患关系的消极方面时,能够积极进行自我调控,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医患**已经使一些医学生产生比较消极的态度,“仅有36%的实习医学生和45%的在校医学生表示医患**对自己的影响很小。”调查团队队长桑雨廷说。
经历越多,不安全感越大
“在我没参加过实习的时候,我的想法是,与病人发生冲突时,只要找到冲突的症结所在,继而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就能促成事情的完满解决,但亲身接触临床后,才发现置之不理才最妥当,以免在沟通过程中祸从口出,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少参加过实习的医学生,以过来人的口吻告诉调查团队的师弟师妹们。
“身份的转变造成医学生看待医患**的视角产生变化,结果对于医患**的解决抱有略显悲观的态度。”桑雨廷告诉记者,随着实习经历的积累、社会阅历的加深、对医院和患者了解的加大,医学生心中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随之增大。“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的确对医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且经历越多影响越大。”
调查发现,在对待未来医患关系走向的问题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们所选择的做法也越来越保守,想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参与过临床实践的实习医学生,比在校的低年级医学生持有更加悲观的态度。
“这种倾向既反映了医学生的无奈,更反映出现今的医患关系必将影响到作为未来医生的医学生的对待患者的态度,甚至将影响到未来的医患关系的发展。更要引起医学教育机构的重视。”报告强调。
对于已经开始接触患者的实习医学生来说,紧张的医患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影响甚至会映射到日常工作或者学习态度上。“在调研实习医学生、本科生对医院和个人加强安保措施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他们都有加强安保措施的诉求。”团队成员陈嘉成说。
调查发现,有62%的在校医学生认为“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医院都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安保措施”,而持“稍微加强即可,不必过分恐慌”观点的同学仅占总数的30%;而与在校医学生相比,实习医学生强烈要求加强安保措施的人数有了进一步增多,占总人数的70%,甚至有人建议在学校开设提高医学生自保能力的课程。
97%学生希望提升“沟通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医患之间的矛盾,在医患矛盾出现时如何面对?调查中,40%的医学生给出了“积极换位思考”的观点,其余都是希望借助外界的力量。
“这反映出在对待紧张的医患关系时,医学生并不善于从医生自身找原因。”陈嘉成说,医患之间的矛盾,当然并非医生一方面就能促成,但这种将问题一味的归咎于媒体、制度等,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可以说也是一种消极的选择。
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医学生已经认识到,沟通交流能力在营造良好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实习医学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71.4%和88.4%的受访者选择“沟通交流能力”,是自己未来与患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能力。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更是有97.2%赞同学习“医学沟通学”、“实用医患沟通技巧”、“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必要性,其中有85.9%的同学建议由学校专门开设此类课程。
为增进将来处理医患关系的经验,医学生有希望通过体验、实践或是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非仅在学校里、教室内学习理论。
“医学生没必要如此紧张,人人自危。患者袭击医生,例如王浩实习生被砍的事件,只是特例,很多医学生所理解的医患**都是从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一些评论,这些信息不一定准确可靠,存在着以点带面甚至夸大的现象。”山东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牟道玉建议,为减轻对医患**的忧虑,学校可以增加医学生到医院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置身实境来感受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报告认为,加剧恶化的医患关系问题已经对医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职业态度等几方面。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除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外,更有待于学校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职业道德、人文情怀、沟通技巧、心理素质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相关阅读:
临床医学:学制长、分数高、要求严
近八成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高考医学类专业报考需要注意什么
张强医生:填志愿,我仍会选择医学院
医患关系紧张,学生后悔学医
当我谈医学生涯时我谈些什么
毕业找工作 医学生一半想转行
“医不过二代”的下一站是“无医可看”
为何八成医学毕业生选择转行
医学生转行率猛增源于职业认同感低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