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和抗生素是导致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主要原因,DILI 常常将临床医师带入治疗的两难境地。为规范血液病患者 DILI 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组织国内血液学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血液病患者肝损伤及 DILI 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最新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反复讨论后形成本共识,仅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2012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内容预览
(一)概况
DILI 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伤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药物应用后 5~90 d 内发生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疾病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有暂时性的肝酶轻度升高,也有导致死亡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DILI 可因药物的固有毒性引起,也可由患者的特异体质导致。前者有剂量依赖性,在用药和发生肝损害之间有相对固定的潜伏期;后者则与遗传素质密切相关。血液病患者常用的抗肿瘤药和抗生素是导致其发生 DILI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 DILI。
(二)DILI 的分类
DILI 由于其发病机制、患者自身病理生理条件不同,其临床、病理表现和严重程度各有差异。DILI 按其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 个月为急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 个月为慢性肝损伤;而我国临床上一般以第 1 次发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内的肝损伤为急性,2 次以上发病或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者为慢性。其中,急性肝损伤是 DILI 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 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脏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止的重点。DILI 病理表现多样化,肝内所有细胞均会受到药物的影响,而所有类型的肝损伤均可由药物引起。急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慢性肝损伤又分为慢性肝炎型、胆汁淤积型、脂肪肝型、肝血管病变型,甚至成为肝脏肿瘤。
《2012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下载地址:
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1499086.html
男女之比约2“1.无确凿证据显示,接触化学物质和射线、饮食、吸烟、病感染和...[详细]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