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研究:粪便的移植疗法(3)
2013-11-29 11:14
阅读:8432
来源:生物360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在将来的某一天,治疗你某些疾病的不是药而是粪便,你会产生怎么样想法,据业内人士透露,粪便也有可能变废为宝,用来治疗某些疾病。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MaxNieuwdorp从2006年开始在大学医学院(AcademicMedicalCenter,AMC)的内科担任住院医生
要求治疗的迫切需求
随着大便移植疗法的口碑逐渐传播开去,很多医生也都开始尝试这项疗法,很多私人诊所甚至还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Khoruts就介绍说:“我认为,第一代尝试这种技术的医生都是理想主义者。可不幸的是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据Nieuwdorp介绍,很多患者现在都非常想接受这种治疗,他自己就经常接到这类电话和电子邮件,甚至有患者亲自找上门来要求为他们进行大便移植治疗。不过对于这些要求,Nieuwdorp通通都回绝了,但他会让其中的一些患者去找Borody。
与此同时,DIY式的大便自助治疗运动也在逐渐兴起。比如在互联网上就有网站教大家如何自己进行肠道灌洗;如何用奶昔机自己准备移植用的大便;如何用灌肠的方法,或者是鼻饲管给自己移植其他人的大便等。还有患者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教大家在进行大便移植时如何用维克斯达姆膏(VicksVapORub,就是《生活大**》里谢耳朵感冒时往胸前擦的那东西)盖住令人恶心的臭味。甚至还有人喝粪汤。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尝试都非常危险,因为大便移植疗法并不是毫无风险的。比如在今年8月初,就有两名患者在进行大便移植治疗时患上了诺如病毒(Norovirus)肠炎和腹泻。可是大便提供者的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所以医生们怀疑,是患者在其他地方感染了病毒。另外,还有一名78岁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接受大便移植治疗之后不仅没有缓解病情,反而加重了病情。当然这也可能与他的医生在开始大便移植治疗之前就停用了强的松(prednisone)有关。
为了降低治疗风险,医生们在开始大便移植治疗之前都会对供者进行体检,确保他们都没有携带可通过粪便传播的致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除此之外,还会检测HIV、HBV、HC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EB病毒、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等病原体。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而且非传染性疾病也并非就没有坏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自闭症和结肠癌等疾病也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微环境的组成。科学家们正在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Khoruts认为还是应该谨慎一点,不要不加处理地完全使用捐赠者的大便,那样很有可能会带来麻烦。
Khoruts正在研究如何确定最佳的大便捐赠者,他列出了一长串的标准,并且根据这些标准选择了一批健康的捐赠者,将他们的大便收集起来,进行冷冻保存,建成了一个大便资源库。到目前为止,Khoruts的患者中绝大部分选用的都是自己亲属捐赠的大便,可是其中鲜有非常健康者。“如果这名患者都70岁了,你当然用不着请希腊众神来救他。可是对于年轻点的患者来说,移植到他们体内的细菌会跟随他们好几十年,我们当然应该用一些好一点的细菌了。”Khoruts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