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医生诉苦收入低 公众为何不以为然?

医生诉苦收入低 公众为何不以为然?

2015-07-28 15:44 阅读:1130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度数据显示,我国770万医护人员,工资总额4397.8亿元,年平均工资收入为59200元。但这一数据仍让大多数医护人员感到拖了平均数的后腿。这一报道的初衷是好的:为将要开展的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做好舆论铺垫,同时也让公众对医生收入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度数据显示,我国770万医护人员,工资总额4397.8亿元,年平均工资收入为59200元。但这一数据仍让大多数医护人员感到拖了平均数的后腿。这一报道的初衷是好的:为将要开展的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做好舆论铺垫,同时也让公众对医生收入的“内幕”有更多了解,缓解医患关系。没有想到,公众对此不以为然,并将医生关于收入的诉苦斥之为撒娇。

    起底公立医院工资

    “我们是拿着生命去工作,每天都是超负荷的,面对生命不能有丝毫差错,即使这样,还要遭受社会的各种猜测,甚至遭到人身威胁。”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社会上说的灰色收入并不属于多数医生,但他们依然在一线苦干。”

    在三甲医院中,的确有一批拿着高工资的人,但是三甲医院间也有差异,尤其是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中级职称的医生工资在6500元左右,实际到手也就4800多元,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人相比差很多。”一位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表示。

    在二级医院里,医生的收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二级医院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医生每月实发工资(不含奖金)分别为3947.46元、3116.96元、2477.98元。

    “一般医生收入不高,在二级医院里面,中级医生的基本工资多数在3600元左右,包含各种补贴,加上奖金每个月在5000元——6000元,但是奖金拿1000元——2000元的话就非常忙,没有年休假,一年连着休三天也非常奢侈。”一位二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在谈到工资时情绪激动,“红包有送的,但是都退了。”

    而有的二级医院甚至还出现医生“倒贴”的现象。“奖金有无要看业务量,如果做得不好,别说奖金,还得从工资里倒贴医院运行成本。”另一位二级医院的医生表示。二级医院的护理工资比临床医生更是低了一个档次,中级职称的护师每月实发工资也就2300元左右。

    “在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里,临床医生每月3000元,护理2700元左右,其他人员2200元左右。”一位已经从医学院校毕业17年、一直奋斗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晒出工资单,“我的月工资826元,奖金2300元,共3126元,这个奖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看工作量,其他没有任何收入,谁还给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送红包?”

    另一位同样在岗17年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表示:“更可怕的是,我们这边只能拿到工资的60%,连全额都拿不到。区财政不拨发工资,根本不可能到账3000元,这个数字也是一种奢望。”

    偏见从何而来?

    为何公众对医生的真实收入状况如此怀疑、对医生的形象有如此深的偏见?


    一个原因是,上述信息确实不够全面,至少呈现得不够全面。上述报道中调查了一些个案,其工资收入确实不高,但这些个案是否具有足够代表性和普遍性,这是公众所怀疑的。面对庞大的医生群体,想要找一些高收入者很容易,想要找一些低收入者也很容易。此外,医生所谓的工资收入是否包含其他收入?实际收入是一部分,是否包含隐形收入?因为对不少医生来说,基本工资只是其收入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在强调绩效工资、科室业绩的背景下,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其经营的成绩,来自科室的整体表现。如果不考虑这部分收入,只谈医生的工资有多少,恐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另外一个原因是,少数医生的行为确实损害了这一群体的整体形象,让公众形成了负面印象。日常就医中,民众接触的医生可能是敬业的,但也有一些医生已远离初心,不再称职。比如,一些医生以收入低为借口,毫无顾忌地收取患者、医药代理和企业的红包,利用手中进药权、用药权,指定用药、过度医疗,加重患者负担。

    “内科医生靠回扣,外科医生靠手术。”某位医药代表介绍,以往,许多人做手术,给主刀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送红包,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规矩。今后,即便不收红包,外科医生照样可以从检查和耗材上获取回扣。眼下,各种医疗设备、器具,特别是一次性耗材,回扣甚至高于产品的价格。

    再比如,防御性医疗问题。一些医生首先想的不是把患者治好,而是不要给自己惹麻烦,以此种防御性心态对患者进行治疗甚至不治疗。在其潜意识里,已经把患者当成了潜在的敌人,哪里还有什么笑脸和真诚?这些问题并不是个案。防御性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回避高风险手术和其他治疗的措施,不仅可能使某些危重病人丧失治疗机会,还可能延缓医学的发展,导致医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和医生执业水平的下降,并且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少数无良医生成了败坏医生群体整体形象的害群之马。

    当然,就算医生称职、没有摆出冷脸,但“看病贵、看病难”及其后续影响,还是难免被转移到医生身上。医生有苦难言,他们只是被迁怒的对象,也是“看病贵,看病难”的受害者。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生与“看病贵,看病难”实际上是捆绑在一起的,患者没有能力对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出清晰区分。

    既然少数医生确实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针对这种“害群之马”,不惩不足以肃清其恶劣影响,绝不能姑息、迁就。同时,既然医生的口碑确实受到“看病贵,看病难”的连带影响,那么就该把“看病贵,看病难”当成医改的重要议题来解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