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其流行,将职业潜规则赶出医学舞台中心
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的直接原因链条是:先有“以药养医”等违背医学职业精神的具体医改举措失误,后又催生医院管理严重背离公益性和医院院长经济创收政绩观至上性的管理错位,然后导致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普遍滑坡。
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本身的日渐强势、实用化,而显规则却日渐弱势、边缘化、失权威化。医患卷统计数据中,认为“潜规则有一定合理性”的占到30.2%,认为“潜规则虽不合理,但有用”的占到38.5%,认为“潜规则为业内多数人认可”的占37.6%。对于这一点,有着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业内人士是最有发言权的。数据显示,医方对前三个选项的认可度都高于患方(具体比例为35.4%24.4%,38.7%38.3%,40.5%34.1%);随机抽出任何一家医院的问卷,对医患双方的这一数据进行比对,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起码不低于患方)。
研究职业潜规则的目的是终止其流行,将其赶出医学舞台中心,恢复医学显规则居主导地位的常态,即颠覆职业潜规则。为此,我们围绕能不能颠覆、如何颠覆职业潜规则两个问题展开了调研。对“医学职业潜规则能否被克服”这个问题,6.6%认为能够完全消灭,20.8%认为能够基本克服,19.9%认为能够做到遏制,24.2%认为难以克服,7%认为 根本不能克服。在“目前克服职业潜规则首选的根本办法”中,60.8%选择了以立法和制度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说明无论医方、患方、专家中的任何一方,更多的人都是首先寄希望于**积极作为以及医院彻底改变经济创收的错误导向,寄希望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然后才是医院院长及一线医生的职业管理和自律。
国家法规、医德规范为权威的职业显规则,它们一般都与职业潜规则对立,但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哪怕小小的失误或不完善、不到位,都会为潜规则的流行大开绿灯甚至推波助澜,从而给医师行为选择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直接影响医师个人职业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医院规章、院长要求、身边同事影响、 院内流行做法属于外在的客观条件。而自我素质、个人收入、个人荣誉则属于个人内在的主观依据。33.9%的医生认为决定自己行为选择的首要因素是医德规范,而47%的专家认为决定大多数医师行为选择的首要因素是自我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潜规则正是通过模糊甚至颠倒医师正确的执业理念来左右其行为选择的。在从“白衣天使”到“医生也是人”的价值观念嬗变中,医师的职业人格定位出现的某种恶变及其危机,例如世俗人格对职业人格的掌控、商人角色对医师角色的挤压、利己算计对利他立场的否定等,这种被严重扭曲的职业理念就是潜规则实际影响医师个人行为选择的最关键的主观环节。
医界反腐斗士张曙在谈到自己与潜规则抗争的经历时说,一开始收到处方回扣时,他没感到有什么问题,因为自己是正常开处方,拿点回扣也没什么了不起。后来,看到一位他十分敬重的老教授为拿处方回扣,竟给病人开出了禁忌药品,他才逐渐认识到药品回扣这些潜规则的严重危害。“回扣之类的潜规则真害人哪!害得医生没了职业良知,害得医院成了赚钱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