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该手术多用于脑瘫痉挛的治疗,经过十余年各国学者的尝试,已逐渐公认为解除脑瘫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的有效的手段,是脑瘫外科治疗方面的一项令人嘱目的重要进展。SPR手术可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为肢体矫形术及功能康复奠定基础。
由于产前、产中及产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综合症,即所谓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智力低下,肌肉无力,肌肉痉挛,行走困难,步态异常,剪刀及尖足步态。据了解,我国目前约有500万名到600万名脑瘫患者,光是在福利院中就有4万余名脑瘫患者,为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脑瘫外科20年”活动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徐林教授介绍,一种经过不断改进、通过选择性阻断脊神经后根纤维的技术,有望提高脑瘫治疗效果。截至目前,徐林及其团队已为万余名脑瘫患者完成了该类手术治疗。
1990年,徐林等在我国率先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痉挛,并且完成国际首例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手与上肢痉挛。为推动脑瘫外科手术在全国的推广,徐林与工程技术人员于1991年共同研制出适用于普及SPR手术的神经阈值测定仪,获国家专利。国内100多家医院先后开展了此项手术。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