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STEMI诊疗指南解读(2)
2010-11-27 15:43
阅读:8073
来源:医师网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在STEMI治疗时,广泛采用PCI治疗策略可减低死亡率,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就诊医院的设备条件。在某一特定的地区我们应建立适当的转运网络,完善“绿色通道”。为了获得适当的心肌微循环灌注,PCI时常需结合药物和
无血液动力学障碍患者,在直接PCI时不应该对非梗死相关血管进行PCI治疗;发病12 h后,无症状、血液动力学和电学稳定STEMI患者,不应该接受直接PCI治疗。对于已经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对PCI禁忌或不同意接受进一步有创治疗,不推荐进行冠脉造影和PCI治疗。
转运PCI:还可考虑转运医生
就诊医院无行直接PCI条件,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但已发病3 h~12 h的STEMI患者,推荐转运PCI。高危STEMI患者就诊于不能行直接PCI的医院时,可在溶栓或抗栓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CI的医院或转运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就地救治。
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具备以下任一项,推荐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或急诊CABG)治疗:溶栓45~60 min后仍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或表现;适合接受再血管化治疗,<75岁的心原性休克患者;严重慢性心衰和(或)肺水肿(Killip Ⅲ级);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
抗栓治疗:获益明确 注重个体化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必不可少
除有禁忌证外,所有STEMI患者应在早期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然后长期服用75~150 mg。在首次或再次PCI之前或当时,应尽快服用初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拟直接PCI者最好600 mg),或在急诊PCI时,尽快给予普拉格雷60 mg,维持剂量10 mg/天。若患者已溶栓,尚未服用噻吩吡啶类药物,则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300~600 mg。住院期间,所有患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天。对于有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病史的STEMI患者,不推荐在急诊PCI前应用普拉格雷作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出院后,置入DES患者可考虑氯吡格雷75 mg/天服用15个月以上。准备择期行CABG的患者若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则应至少在术前5~7天停药。
静脉溶栓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疗效,但出血并发症增加。对>75岁的患者,因为颅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不建议溶栓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用。而直接PCI前(行或不行支架术)最好尽早应用。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增加心肌灌注、缩小梗死范围和改善近期预后。
抗凝治疗:所有STEMI患者急性期均应使用
普通肝素已成为STEMI溶栓治疗的最常用的辅助用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选择性溶栓剂,故必须与充分抗凝治疗相结合。尿激酶和链激酶均为非选择性溶栓剂,对全身凝血系统影响很大,因此溶栓期间不需要充分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有应用方便、不需监测、出血并发症低等优点,故建议低分子量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接受溶栓或不行直接PCI患者,磺达肝癸钠有利于降低死亡和再梗死,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不主张磺达肝癸钠单药用于STEMI直接PCI时,因需联合普通肝素治疗,以减少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直接PCI时可考虑用比伐卢定。
STEMI急性期后,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腔内活动性血栓者需口服华法林3~6个月。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可长期服用华法林,INR维持在 2~3。
二级预防: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同等重要
应在患者出院前完成周密的评估,尤其是检出残余的心肌缺血,测定心肌存活性。并对患者讲解非药物干预,包括戒烟、适度运动及控制体重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药物干预方面,应坚持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他汀类药物。
STEMI患者出院后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使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康复治疗有利于降低总死亡率及心脏病死率,应予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