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婴儿湿疹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婴儿湿疹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2019-02-26 16:00 阅读:17050 来源:爱爱医 作者:孙士礼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婴儿湿疹又名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是一种先天容易过敏的遗传体质,原因是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增多。中医称之为“奶癣”或“胎敛疮”,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为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婴儿湿疹又名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是一种先天容易过敏的遗传体质,原因是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增多。中医称之为“奶癣”或“胎敛疮”,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为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由于婴儿湿疹通常是食物过敏、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首发表现,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过敏进行曲”。对婴儿来说,“过敏进行曲”并不是诗和远方,婴儿湿疹也许就是进行曲的序幕,因此想要打断过敏性疾病在机体内此起披伏的进行曲,就要谨记:治疗婴儿过敏性疾病,婴儿湿疹的诊断与治疗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婴儿湿疹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图片来源:123RF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婴儿湿疹病因常难以确定。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除了经典的超敏反应学说外,湿疹的发病机制还包括皮肤屏障损伤、微生物定植及感染、基因变异及多态性、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各种新发现的炎症介质也参与其中[1]。也有研究发现食物过敏与婴儿湿疹患儿的年龄和疾病的严重性有关。年龄越小、疾病越严重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越强[2]。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患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学者认为,婴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导致外界**物进入皮肤内侧,引起体内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过敏。

二、临床表现

婴儿湿疹病情轻重不一,皮损为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起病大多在生后1~3个月,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半后大多数患儿自愈。少数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易复发,可泛发或局限,由于病变在表皮,愈后一般不留瘢痕。根据病情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三度,临床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和脂溢型、渗出型、干燥型三型。

三、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皮疹表现,多在满月后开始发病,好发于头面部,但躯干亦可受累,急性期的多形性皮疹,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反复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不难诊断。

诊断标准[3]:

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次要标准:1.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腘窝、肘窝、踝前、颈前(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2.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病史);3.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4.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3条或3天以上次要标准。

四、治疗

婴儿湿疹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婴儿湿疹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儿可享受正常生活。

对于婴儿湿疹治疗,基础治疗是应用润肤剂和沐浴护理疗法,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笔者建议以下几个原则:

1.个体化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适用于所有患儿。

2.对症治疗为主,其它治疗为辅。适用于所有患儿

3.激素治疗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相结合,适用于中重度患儿。

4.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相结合。适用于轻中度患儿。

5.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适用于重度患儿。

药物选择可参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3],局部外用激素是该病的一线疗法。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特应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多用于面颈部和褶皱部位。该类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儿童建议他克莫司用0.03%浓度,吡美莫司用0.1%浓度。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与激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这类药物也是维持治疗的较好选择,可每周使用2-3次,以减少病情的复发。该类药不良反应是局部烧灼和**感,随着用药次数增多而逐渐消失。中医中药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研究报道,维生素D对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系统有一定会影响,对修复皮肤结构并降低皮肤感染率有一定作用[4]。增加维生素D摄入,能减少婴儿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发生,并减轻湿疹的严重程度,可以试用。值得注意的是,湿疹不是预防接种疫苗的禁忌症[5]。只有严重顽固性湿疹的急性期才需要延迟接种疫苗。但应注意观察接种后的反应,以策安全。

参考文献

[1]郑跃,赖维.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皮肤性病杂志,2013,39(2):113-115

[2]邢嬛.食物过敏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性及其诊断.国际皮肤性病杂志,2010,36(6):334-336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1-514

[4]刘鹏月,杨帆,韩秀萍.特应性皮炎与维生素D.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11):58-62

[5]季婧敏.婴儿湿疹预防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黑龙江医学,2015,39(12):1388-139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