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教育被指分科过细(3)

医疗教育被指分科过细(3)

2012-02-25 13:43 阅读:22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和很多医生一样,已经68岁的何权瀛对外仍不轻易称自己是一名内科大夫,哪怕是在他最为熟悉的哮喘领域,也不随便介绍自己是呼吸科专家。 这并不奇怪,就像他常常听到年轻医生这样抱怨:如今单看CT片子,已很难找出患者的病因所在,科目细化太厉害,看病时越来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

    怎么改,还是大问题。

    按照现代医学综合化的观点,面对慢性病,最好的治疗便是预防。相应的医学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赵明杰举例说,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达50万人的高血压患者联盟,包括身体肥胖和家族史上曾出现过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将他们集中起来后,联盟的医生对这些人进行监控,指导他们减肥,并调节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对比50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近20%的降低,而整个联盟的全部花费却只有临床费用的1/38。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肖海鹏说。

    近年来,高校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偏向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然而,“面对复杂性疾病的病因诊治效果的临床证据研究与提供,是一般的生命科学研究无法取代的,也是我们面对的如何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实问题。”

    同时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肖海鹏,一直试图将优秀的教师拉回到课堂上,因为他相信,在医学界,“言传身教”远比“道德文章”要管用得多。他的方法是,将教学与教师的职称晋升挂钩,在对每一位教师的职称评定时,都要先通过教学委员会,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这么做,“教师难以回到讲台”,毕竟,对他们的评价仍侧重在科研。

    此外,医学的治愈功能包括治疗和照料护理两个方面。何权瀛建议,目前高校医学生急补的一节课,就是“对社会,尤其是对国人的了解”。至少,要摸清楚患者来了是想干什么的。他说,有的患者和医生说了半天仍说不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其实只是想听医生的几句开导;有的患者则很简单,来的目的就是抓药……

    心理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位外籍专家对何权瀛讲,有位患者因为拿错了片子,被医生诊断为肿瘤。这位患者在之后的一周内脸色发白,吃不好也睡不好,整个人看上去毫无精神。然而,在专家告诉他片子“拿错了”以后,一下子从病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我没事了,专家都说我没事了。”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很多人得了病,不是被病害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然而,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来扭转医学模式并不现实,何权瀛告诉记者,整个医学系统的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他说,不过,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聪明的教学管理者才会捕捉到社会最新的需求,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争做弄潮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