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诊断与治疗建议》内容简介:
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是有差别的,因此对抗生素的选择也应不同。根据中华儿科学会2000——2002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儿童鼻窦炎致病菌的调查(图1,图2)显示: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
(占76%),磺胺、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有相当高的耐药性(50%——90%以上,图3,图4),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二及三代头孢抑菌效果最好(75%——95%以上);②厌氧菌是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7%),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甲硝唑、二及三代头孢抑菌效果较好。
《儿童鼻窦炎诊断与治疗建议》内容预览: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①在理论上对儿童鼻窦炎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在诊断上对病因学的估计不充分,盲目滥用耐药性抗生素的情况较多,同时尚未重视长期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
②长期使鼻腔减充血剂造成鼻黏膜形态与功能的损害,导致病变迁延不愈。
③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或者采用了不恰当的手术方式,导致手术适应症放宽或手术范围过大。
根据国内和国外文献提供的统计数据,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鼻窦炎临床诊断和治疗建议,供同道参考。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内容是:
①从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认识儿童鼻窦炎的特殊性
②如何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
③如何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如何进行手术
目前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是将儿童鼻窦炎分为三种:
①急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
②急性复发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每年发作3次以上
②慢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12周以上
点击下载***:《儿童鼻窦炎诊断与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