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8B的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系
2014-02-25 11:50
阅读:1976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学者指出白细胞介素28B(IL28B)变异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相关。并且与基线HCV RNA水平、肝纤维化水平、性别和种族等预测因子相比,IL28B基因变异对抗病毒治疗应答和病毒自然清除具有最强的预测价值。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学者指出白细胞介素28B(IL28B)变异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相关。并且与基线HCV RNA水平、肝纤维化水平、性别和种族等预测因子相比,IL28B基因变异对抗病毒治疗应答和病毒自然清除具有最强的预测价值。其相关结果发表在《临床肝胆病杂志》上。
图1 IL28B的基因多态性影响ISG活性的变化(引自Eur J Clin Invest)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一种重要病因,累及全球超过1.7亿人。HCV感染后,20%——30%感染者会发生自发性清除, 但70%——80%将会持续感染。如得不到合理治疗将有30%的持续感染者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宿主遗传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转归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相继报道了HCV感染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炎症趋化因子类、白细胞介素(IL)和IFN**基因等多个基因的多态性与HCV感染转归相关,都证实了宿主遗传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进而影响HCV感染的不同临床结局。
IL28B基因编码IFN-λ3,为Ⅲ型干扰素,位于19号染色体上,包含6个外显子,属于IFN-λs家族。IFN-λ主要是通过JAK-STAT信号途径,诱导STAT1和STAT2的磷酸化,使ISGF3(IFN-stimulated gene factor 3)复合物产生,而且使2',5'-寡腺苷酸合成酶(2' ,5'-oligoadenylatesynthetase, OAS)基因家族和MxA (也称Mx1)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从而其抗病毒效应才发挥出来。因此,IL28B基因的变异与HCV的感染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自然清除和IFN治疗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