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中国古代医事之医药组织架构(3)

中国古代医事之医药组织架构(3)

2013-01-24 11:27 阅读:7942 来源:爱爱医 作者:胡*玉 责任编辑:胡泽玉
[导读] 周代医学有较大进步,开始分科并制定了医事管理制度.官医设置随医学分科而有五种,其官阶、员额不一:①医师,是众医之长,隶天官冢宰,掌管医政和医疗, 又设府(保管人员)、史(记录)、徒(役使)辅佐工作;②食医、掌管王用饮食。


    5、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三代医事制度大同小异,元代太医院成为独立的中央医药机关,为第五发展阶段.

    元代,中统元年(1260)设宣差,统领太医院,掌医事,制奉御药物,秩正二品,为历代医官最高的品级.其后官医职称、员额屡有改变.至元九年 (1272)又设医学提举司,有提举、副提举,掌各路学生课义、考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著述、辨验药材、教导太医子弟.至元二十五年(1288)又设官医 提举司,有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掌医户差役词讼.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各设一司,其余各省设太医散官.管理御药机关有:①御药院,掌受各路乡 贡、各国进献的珍贵**,及药材加工制剂.②御药局掌大都(北京)和上都(多伦)的行箧药物,分立行御药局之后,只掌上都药仓.③行御药局,掌行箧药物, 大德九年(1305)设置.④典药局,掌东宫的药物加工制剂.⑤行典药局,掌东宫的药物供奉.⑥广惠司,至元七年(1266)设,专用**医生加工制剂 御用**药物,并治疗各宿卫士及在京平民.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大都和上都各设一所**药物院,掌**药物,至治二年(1322)拨隶广惠司.主管 惠民药剂机关有:①广济提举司,掌药物加工制剂,施药平民.②大都惠民局,为官办卖药机关,优惠平民,中统二年(1261)始置,受太医院领导.③上都惠 民局,中统四年(1263)始置.

    明代,太医院,秩正三品,有院使、院判,下有御医、吏目.生药库、惠民药局各有大使、副使.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置太医院、生药库、 惠民药局,员额减少.太医院的职责有:①为皇宫大臣、外国使者医疗疾病;②医生的晋升与考选;③太医子弟的教育;④药物的采办.药物管理机关:①御药房, 属于内府,洪武六年(1373)置,嘉靖十五年(1536)改为圣济殿,又设御药库诏御医轮值供事.其职责是辨验药材、检定制剂;验收保管各地贡供 的**.②惠民药局,承袭前制,洪武三年置,地方也有设置,治疗贫病的士兵和平民,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经费不足,多名存实亡.

    清代,太医院,有院使、左右院判,掌医政及医疗,下有御医、吏目、医士、医员(司医疗);医生、切造生(司加工药剂)等职.历朝员额增减不一.太医院太医 都以所业专科分班侍值.此外也受委承担王公大臣、国外使者、 驸马、军营、监狱、 试场的医疗及辨验药材等工作.太医院职官的升补和告退也有明确的管理规定.顺治十年(1653)设御药房、隶太医院,管理药物的采办、贮存和配制.侍值内 府设东、西御药房,西药房归院使、院判及御医、吏目,分班轮值,东药房则归御医、吏目及医士,分班轮值.清代无惠民药局的设置,而有地方性的官办社会抚恤 机关,如育婴堂、普济堂、养济院等.清末在资本主义民主**的压力下,**体制作了革新,民政部内设卫生司,郎中为最高官职、员外郎次之,下有主事、小京 官、医官等职.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