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客观指标
3.1急性期血压变化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非常常见,但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对预后的影响及此时应采取何种措施〔降血压、升血压或不干预)、于什么时间开始降压、血压多高时应降压、降到什么水平最佳,这些问题多年来尚无统一认识。国外观察性研究表明,约7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48h内血压升高,仅不到5%的脑卒中患者SBP低于120mmHg,几乎无患者低于100mmHg,约80%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增高,且在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趋势,一般在发病后4~10d血压自行下降并达稳定。关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Willmot等对发病7d内108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与预后关系进行了观察性研究,随访6d~6年,该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所有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MABP〕增高者的随访期末病死率是MABP正常患者的1.61倍⑴(OR1.61,95%CI1.12~2.31〕,舒张压〔DBP〕增高者的随访期末病死率是DBP正常患者的1.71倍〔OR1.71,95%CI1.33~2.4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收缩压〔SBP〕增高者的随访期末病死率或残疾率是SBP正常患者的2.69倍〔OR2.69,95%CI1.13~6.40〕,DBP增高者的随访期末病死率或残疾率是DBP正常患者的4.68倍〔OR4.68,95%CI1.87~11.70〕,且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死亡或残疾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血压增高了12/6mmHG〔95%1.30~22.16,0.9~11.81〕。Keezer对364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急性期血压变化与10d预后的关系呈U型变化,平均动脉压≥130mmHg或≤90mmHg提示预后不良,平均动脉压在90~109mmHg之间预后最好1121。这与以前Leonardi-Bee和Castillo研究结果相似,即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均呈U型关系。仅仅是Leonardi-Bee的研究提示急性期收缩压小于或大于150mmHg均提示预后不良㈩]。Castillo的研究提示急性期收缩压小于或大于180mmHg提示预后不良。造成这种数值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自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观察指标和方法学上的差异有关。
3.2高血糖症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入院时血糖升高,即使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也与不良预后相关。血糖升高影响预后的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糖升高导致乳酸盐的产生增加,再加上缺血性脑卒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加共同损伤脑组织;〔2〕血糖升高促进体内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导致脑组织的损伤;〔3〕血糖升高刺激缺血区或再灌注区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对缺血区的损伤;〔4〕血糖升高可使血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长时间酸中毒使血管扩张、麻痹,血管调节功能丧失,血流缓慢或瘀滞而严重影响局部脑血流量的恢复,更加重脑损害。国内张萍等对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并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李珺等研究也得出,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增高者有更高的病死率,预后更差,高血糖症(相对危险度1.72〕是一种独立的因素,较年龄增长(相对危险度1.21〕、脑卒中类型(相对危险度1.59〕等更明显地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3.3其他
众多研究表明一些其他试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计数等都可以作为急性脑卒中预后的指标,不再一一列举。
4脑卒中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4.1脑卒中严重程度
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与病灶大小、部位和有无脑水肿等因素相关。临床上常用NIHSS、GCS评分等来衡量其严重的程度。许多研究发现脑卒中严重程度能预测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上所有关于脑卒中预后因素分析的研究都包括脑卒中严重程度。因内刘雪冬等对中国西北地区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NIHSS评分>6提示预后不良。Appelros研究发现脑卒中严重程度与1年后的病死率和患者生存依赖率增加相关。国内杜敢琴等研究发现GCS评分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是脑卒中后3个月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独立预测指标。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