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氨基甙类或卷曲霉素同时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发生听力减退,甚至停药后仍可继续进展至耳聋,往往呈永久性。
2.与顺铂、依他尼酸注射液、**注射液或万古霉素同时全身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及肾毒性,发生听力损害并在停药后仍可能继续进展至耳聋,往往呈永久性。
(七)监测手段:
1.用药前、用药期间注意耳毒性反应。见氨基甙类抗生素。
2.根据血药浓度和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八)用药时注意:下列反应持续存在时应引起注意,发生较多者为口周或肛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或排出色淡带恶臭脂肪性粪便,或大量排气(吸收不良综合征),皮疹。
妥布霉素(Tobramycin)
[制剂]
硫酸妥布霉素注射剂:10mg/lml,40mg/lml,80mg/2m1。
[使用规范]
(一)适应症的选择:适用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G与耐甲氧西林菌株)所致的新生儿脓毒血症、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皮肤炎症、骨骼炎症、鼻窦炎、软组织感染(包括烧伤)等。其突出作用是对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效能。
1.成人:一般感染,3.0~4.5mg/kg•d,分2~3次肌注或80mg/6~8h;严重感染,5~8mg/kg•d;严重烧伤、囊性纤维变时,用药剂量可增加到12mg/kg•d。
2.儿童:一般感染,6mg/kg•d,分2~3次肌注;严重感染,6~7.5mg/kg•d,分2~3次肌注。
3.静脉给药量与肌注相同。
4.鞘内注射:绿脓杆菌脑膜炎或脑室炎时,可同时鞘内注射辅助全身治疗,5~10mg/次。
5.支气管、肺部感染时可气溶吸入辅助治疗。
(二)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三)6岁以内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禁用。
(四)用药途径:主要给药途径是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静滴将每次用量(与肌肉相同)加入50~2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充分稀释后,其浓度为lmg/ml(0.1%),在30~60分钟内滴完(滴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儿童用药时,稀释的液体应相应减少。
(五)剂量及疗程:妥布霉素的耳毒性较庆大霉素轻,用量>5mg/kg•d,血药浓度>12 ug/ml,用药时间>7~10天时,易发生耳蜗中毒,应严格掌握剂量与疗程,一旦发生立即停药。
(六)药物互相作用:参阅氨基甙类抗生素。
(七)监测手段:
1.用药前、用药期间注意耳毒性反应。见氨基甙类抗生素。
2.根据血药浓度和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妥布霉素主要由肾脏排出,6小时排出60%,24小时排出85%,10~20天排完;半衰期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延长到53.4小时;肌注80mg,30分钟后达血药峰浓度3.7 ug/ml,6小时后血药浓度为0.56 ug/m1,8~12小时后完全消失。
(1)测血药浓度:妥布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为5~6 ug/ml。血药浓度>12 ug/m1,谷浓度>2 ug/ml时,易出现耳蜗毒性反应。
(2)测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在103.13 umol/L以下者,维持量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参见庆大霉素中的表)。
(八)用药时注意:
1.不宜把1日量集中在1次使用,以免引起意外。
2.妥布霉素与青霉素G或头孢类联用时不能在一溶液中,否则使其失活;肝素可抑制妥布霉素的抗菌活性,不能同时使用。
3.给予首次饱和剂量(1~2mg/kg)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聋的患者所用维持量应酌减或停用。
西索霉素(Sisomicin)
(西梭霉素,西索米星)
[制剂]
硫酸西梭霉素注射液:75mg/1.5m1,100mg/2ml。
[使用规范]
(一)适应症的选择:主要用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对尿路感染作用尤佳。
成人:3mg/kg•d,分3次,肌注,疗程不超过7~l0天。
(二)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三)6岁以内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禁用。
(四)用药途径:肌注为主要用药途径。
(五)剂量及疗程:用量>3mg/kg•d,疗程>7~10天,血药峰浓度超过l0 ug/m1,谷浓度超过2 ug/ml时,即有毒性反应。
(六)药物互相作用:参阅氨基甙类抗生素。
(七)监测手段:
1.用药前、用药期间注意耳毒反应。见氨基甙类抗生素。
2.据血药浓度或肌酐清除率来调整剂量(参阅庆大霉素中的表)。
奈替霉素(Netilmicin)
(乙基西梭霉素,奈替米星Netromycin)
[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