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通常为 IgM,但也可能是IgG 和 IgA)是针对 IgG 的 Fc 部分的一种抗体。
类风湿因子的一些测试方法(例如乳胶凝集试验)以“滴度”为单位给出试验结果。类风湿因子的可检测稀释度越高,阳性结果越强;例如,1:160 的阳性结果比 1:40 的更强。阳性结果的阈值随各地实验室检测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在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其他测试方法,例如浊度测定法,这些方法可给出绝对值(其正常范围取决于所用分析方法)。
类风湿因子在多种疾病中均呈阳性(见表 1)。其滴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类风湿因子的假阳性测试结果很常见,特别常见于吸烟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或肺部疾病患者、以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受试者的一级亲属。仅存在类风湿因子不足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满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标准的患者中约 70% 的人具有类风湿因子(血清反应呈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反应呈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患严重糜烂性疾病和出现关节外症状的风险更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结合 IgM 类风湿因子检测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 这两项检测相结合可实现 96% 的特异性和 48% 的敏感性。在患早期炎症性关节炎患者的体内,抗环瓜氨酸肽水平具有预后意义,该水平越高则预示越严重的临床结果。这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患者应得到早期积极治疗。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通常被称为 ANA)是针对细胞核成分的抗体。
抗核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将细胞(通常为人上皮肿瘤系的 Hep2 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并向细胞滴加经稀释的患者血清。血清中存在的任何抗细胞核抗体均会附着在细胞核上。冲洗后,滴加一种荧光标记的抗体,该抗体会粘附在抗核抗体上,并可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可看到不同型态的抗核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与不同疾病有关。
多种病症中均发现抗核抗体阳性,一小部分(5% 至 10%)正常人群的体内也发现抗核抗体阳性。高达 99% 的已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呈阳性。
其他与抗核抗体阳性有关的风湿性疾病包括: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 系统性硬化
• 多肌炎
• Sjögren 综合症(干燥综合症)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肝脏和甲状腺疾病、多发性硬化、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药物可能也和抗核抗体阳性有关。与其他多种自身抗体测试一样,系列测定通常不太有用。 只有临床高度怀疑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才应要求进行上述检查,以明确诊断。与类风湿因子测试一样,系列测定的结果通常以滴度表示 — 分母越大,患者血清内存在的抗体越多。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