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与 90 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增高相关。可找出和锚定高风险患者的工具能够与快速进行医疗干预和专业医师的治疗护理一起,有效改善 TIA 患者的预后事件,减少发生卒中的风险。
**D2 评分即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它包括了患者年龄、血压、临床特征、TIA 持续时长、糖尿病等因素,可以有效地根据风险程度对患者进行分层。但是,先前的 **D2 评分及其修订版均未将脑微循环缺血病灶纳入评分体系当中。
考虑到大多数患者均会接受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有必要将这些影像学资料也纳入预后判断体系当中去;并且已有若干研究证实影像学资料可在 TIA 患者预后判断过程中发挥作用。
尽管 CT 的分辨率不如 MRI,但是在大多数的急诊室内 CT 仍然是主流的检查手段; TIA 和非致残性卒中(nondisabling stroke)也常常仅能在临床表现基础上加以区分。因此,如果能够提升通过 CT 特异性征象对 TIA 和非致残性卒中患者风险分层的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为了评估急性脑缺血、慢性脑缺血和脑微循环缺血的 CT 表现,用以预测 TIA 患者随后发生卒中的风险,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近期出版的 Strok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 2028 名 TIA 或非致残性卒中患者,均在起病后 24 小时内接受 CT 检查。主要结局事件是随后 90 天内发生卒中;次级结局事件是≤2 天或>2 天发生卒中。CT 征象按以下标准分类:有或无缺血灶;急性缺血灶、慢性缺血灶或微循环缺血灶。
共有 814 名患者的 CT 检查发现缺血改变。所有 2028 名患者随后 90 天内发生卒中的比例为 3.4%,2 天之内发生卒中的比例为 1.5%.其中基线状态 CT 显示单纯急性缺血(10.6%)、急性和慢性缺血(17.4%)、急性缺血和微循环缺血(17.6%)、以及急性 + 慢性 + 微循环缺血(25.0%)时,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回归分析亦显示上述四种表现与 90 天内卒中风险升高相关。
同时,急性和慢性缺血、急性缺血和微循环缺血、以及急性 + 慢性 + 微循环缺血与 2 天以内发生卒中风险升高相关。仅有急性缺血与>2 天后发生卒中风险升高相关。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