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手段与有效的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常重要,因为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和确诊心肌梗死是缩短治疗时间窗的前提与基础。近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了全新而透彻新的认识,诊断模式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诊断模式:
“1+1”替代“3+2”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以往几十年间一直被广为认可的急性心肌梗死“3+2”诊断模式正在或已经被“1+1”诊断模式所取代,这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发展史的重要改变。
既往的“3+2”诊断模式,即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心肌酶学的序列变化三方面中满足其中两项即可确诊。近年来提倡的“1+1”诊断模式具体为:第一个“1”,是指具有典型的心肌坏死标志物(TnI,TnT或CK-MB)的升降回落。第二个“1”,是指符合下列4个条件之一:①临床心肌缺血的症状;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③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④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新的诊断模式体现了近年来人们对于肌钙蛋白的深入认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出现早和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更早期、容易地发现部分以往被漏诊或误诊的小灶性心肌梗死和再梗死,同时其还扩大了心肌梗死的定义范畴,即缺血引起任何大小的心肌坏死均考虑为心肌梗死。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