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自然评论: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在线刊出了一篇年度综述[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Jan 8],文章作者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海纳·梅德维尔(Heiner Wedemeyer)教授对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无干扰素疗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亮明个人观点——是时候准备和干扰素(IFN)说再见了!
自从2011年首个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酶抑制剂获得批准上市以来,目前丙肝的治疗标准正处于转型期。在未来的3年里,多数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丙肝患者,将很可能接受完全不同的药物治疗。
丙肝治疗领域的热议话题
丙肝治疗领域正在快速进展中。今年,丙肝患者的治疗将面临挑战。
目前人们热议的几个话题包括:哪些患者应该接受现有化合物的治疗?哪些患者可以等待无IFN疗法?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期待这些无IFN疗法?这些新药何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无IFN疗法的成本怎样?还有可提高目前所用药物疗效的备选疗法吗?20多年来,IFN-α已成为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基础,根据HCV基因型、肝病所处阶段以及宿主的基因学,IFN-α已使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达到30%~90%。
然而,含IFN疗法与广泛的不良事件相关。因此,仅有少数HCV感染者接受了IFN-α治疗。
与大多数其他持续性病毒感染不同,治愈丙肝是可能的。
HCV具有纯粹的胞质细胞周期,而且在没有耐药的情况下,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可以治愈HCV感染细胞。因此,提高丙肝疗效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是——联用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这些药物可以靶向作用于HCV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2012年无IFN疗法研究进展
第一项证实无IFN DAA联合疗法疗效的概念验证研究[N Engl J Med 2012 Jan 19;366(3):216-24 ],于2012年1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中的化合物是HCV非结构性蛋白5A抑制剂daclatasvir以及HCV非结构性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 asunaprevir。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daclatasvir+asuna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四联治疗组,以及无IFN和RBV的daclatasvir+ asunaprevir双药治疗组。结果显示,对既往以IFN-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的HCV基因1a或1b型感染者,在接受24周四联治疗后,10例患者全部获得丙肝治愈。鉴于无应答患者接受经典三联疗法(Peg-IFN-α2a+RBV+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治疗的治愈率低,该研究发现引人注目;而daclatasvir+asunaprevir的无IFN双药疗法,可使所有11例患者的HCV RNA水平快速下降,并有4例患者出现SVR,2例基因1b型患者的HCV得以清除。
另外,日本一项研究[Hepatology 2012 Mar;55(3):742-8]显示,所有10例对此前Peg-IFN-α2a+RBV治疗无应答基因1b型患者,在daclatasvir+asunaprevir治疗后均实现了SVR。
无IFN的DAA联合疗法
过去12个月的研究数据强调,单纯联用不同类别的DAA还不够,但在预防止疗失败方面,药物的抗病毒效力强弱以及是否能够抵抗耐药是关键因素。
重要进展
◇ 2012年,研究首次报告了无IFN疗法治愈慢性丙肝的病例,尽管某些无IFN疗法并未获得成功。
◇ 在可以应用无IFN治疗方案以前,临床医师必须考虑当前疗法的不良事件和成本-效益问题,并且须通过调整IFN方案来提高SVR率。
无IFN DAA联用方案的局限性
德国学者左泽姆(Zeuzem)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蛋白酶抑制剂GS-9256联用非核苷(酸)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tegobuvir,在治疗的最初48小时即可使HCV RNA水平显著下降;但7天后,多数患者出现病毒反跳;28天时,15例患者中仅1例可维持病毒学抑制,而在8例基因1a型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双重耐药。
然而,在此基础上加用RBV延缓了病毒学失败,但4周后仍仅有5例患者(共13例)的HCV RNA水平<25 IU/ml。相比之下,GS-9256+tegobuvir联合Peg-IFN-α2a+RBV的四联疗法,在所有接受治疗的4例患者中均获得了成功。
我们可以从上述研究中得出以下重要结论:① 两种DAA联用的耐药率相当高,而且抗病毒效力有限,因此不建议使用,并且在开始治疗的几天内即可对两种药物产生耐药;② 在采用所有慢性丙肝无IFN的口服治疗方案时(至少在使用抗病毒效力较弱的DAA时),RBV仍具有重要作用;③ 两种DAA+Peg-IFN-α+RBV的疗效更高,而且可能是某些难治性丙肝患者的治疗选择。
在无IFN疗法变为现实以前,我们必须使用当前的标准疗法——Peg-IFN-α+RBV+蛋白酶抑制剂。目前,治疗慢性丙肝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或者Peg-IFN-α+RBV在某个患者亚组中的治疗是否仍然充分;但提高“老”标准疗法的疗效很重要,这或可减少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的需求。
雷洛昔芬或可增加应答率
日本研究者发现,雷洛昔芬(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增加绝经后丙肝患者对标准Peg-IFN-α+RBV疗法的应答率,并可以降低复发率。
研究者推测,雷洛昔芬或许可在HCV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抑制感染。
然而,仍需要在其他人群以及在三联治疗的基础上,对雷洛昔芬进行安慰剂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
现存问题与无IFN疗法展望
一个极其重要的待解问题是,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价格非常昂贵)疗法的成本-效益问题。
有研究证据支持采用节约成本的治疗方案,即蛋白酶抑制剂疗法仅限用于可能获得最大益处的丙肝患者。
在2012年4月召开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11月举办的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已公布了大量有关无IFN治疗的研究新数据。若干项研究证实,无IFN疗法可能治愈丙肝,甚至在有肝硬化或感染基因1a型或其他基因型的HCV患者中亦如此。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借此期待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
到2014年末,可能有3种以上不同类别的DAA联用方案(联用或不联用RBV)上市,考虑到至少有30~40种不同的新型化合物目前正在接受临床试验,因此2014年不会是丙肝疗法研究的结束。是时候准备和IFN说再见了!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