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鉴别诊断
必须与致慢性头痛的其他病情相鉴别。当头痛持续几周或几月,则可能为焦虑和忧郁所致。
(一)血管病变
动脉瘤或血管瘤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常于同侧,可能有局灶体征或出血。偶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与动静脉畸形无关。
(二)老年病人
偏头痛应与颞动脉炎、颈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和青光眼相伴的头痛相鉴别,其他应鉴别有嗜铬细胞瘤、癌和肥大细胞增多症。
(三)癫痫
偏头痛和癫痫间的关系仍有争论,癫痫的发生率,于偏头痛病人比普通人群高。于癫痫病人,EEG常有特殊的异常所见,而偏头痛则无。麦角制剂可特异地治疗偏头痛,而对癫痫无效。
(四)过敏
偏头痛病人和普通人群中均可过敏。但过敏性头痛的病史、体征和对过敏治疗的反应与偏头痛不同。
七、治疗
包括急性发作的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一)急性发作的对症治疗
包括止痛药、镇静剂和抗焦虑剂。
1.止痛药配合镇静剂
于轻的发作或发作的晚期,用止痛药配合镇静或镇定剂可能有效。轻、钝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或非那西丁和咖啡因(50mg)有效。中度头痛,当因恶心、呕吐而不能用酒石酸麦角胺时,可用可待因磷酸盐(60mg)有效。对不能用酒石酸麦角胺或应用无效者,尤为已持续了数小时的严重发作者,需用度冷丁。但需经常注意其成瘾问题。
2.酒石酸麦角胺
于急性发作期间,是所有药物中最有效者。它使头皮动脉收缩,使颅动脉的搏动幅度降低而头痛缓解,通过直接作用于动脉的血清素受体而起缩血管作用。应在发作早期用药,用量需因人而异。有延长的视、感觉或运动症状者应小心应用。对酒石酸麦角胺的反应因人而异,对同一病人来说也因其生理状态不同而不同。应用不当可能治疗无效。给药途径可以是口服、舌下、胃肠道外或直肠。头痛开始时推荐的口服或直肠给药量为1~2mg,1h内2mg,每次发作应用的总量不应超过6mg。发作时肌注量为0.25~0.5mg,直肠栓剂比口服制剂有效。其副作用包括肌痛、感觉异常、恶心、呕吐,偶见肢体缺血(甚至坏疽)、心绞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