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肤和(或)导管接头(CRB的主要来源)进行拭子培养,一日结果阴性,则高度提示导管未受感染;因此可避免拔除很多导管。然而,由于皮肤表面有细菌定居并不意味导管是全身性感染的来源,所以表面拭子培养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在 Circe-nado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表面的培养(皮肤和接头)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71%,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2%和96.7%。培养前表面拭子的革兰染色能够迅速诊断导管感染,并明确病因。在一项初步研究中,对于收住ICU的可疑为CRB的患者采用这种快速诊断方法,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6%,性预测值31.2%,阴性预测值97.8%。如果两个拭子的革兰染色均为阴性,那么在得到培养结果前24小时即可除外导管为感染源。
在不拔除导管的情况下,诊断CRB并鉴定感染导管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患者留置的每根导管的每个管腔取血进行定量血培养,并与直接静脉穿刺进行的外周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在于,经由感染灶(在此为导管)取得的血,其微生物的菌落计数应多于外周静脉血。经过循环系统的稀释且被肺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后,外周静脉血中的菌落数较少Wing等人首先提出了定量血培养在诊断CRB中的作用。此后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这些研究表明,导管血培养细菌菌落计数大于或等于外周血的4~10倍时,提示存在CRB。有研究者在留置导管患者发生的67次高热中应用这一方法,共研究107根导管,诊断17例CRB,所有病例均能确定导致感染的导管。因此有理由认为,导管血和外周血定量培养,菌落计数相差4~10倍,可用于诊断CRB,并确定感染的导管,其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经导管的血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00cfuml也高度提示CRB。
在不拔除导管的情况下,表面拭子(皮肤和导管接头)和定量血培养对于诊断CRB都是有效的。而且,对于有数根导管的患者,这些方法能够确定哪根导管是感染源。 Rushforth等采用的方法在诊断CRB方面比定量血培养更为迅速。作者通过对经导管留取的血进行离心,得到白细胞层以丫啶橙染色,与定量血培养相比,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4%。
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表面培养可能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但是,定量血培养的阴性预测值与表面培养相同,而阳性预测值较高。另外,不拔除导管进行的定量血培养可以用于监测抗生素的疗效
Markus等提出一种方法,即使用腔内毛刷以确定感染的原位中心静脉插管。由塑料毛固定在不锈钢丝上制成的毛刷,在经过导管时可收集纤维素。但是这种方法既复杂又昂贵,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证实其价值。
为诊断CRB,血培养和导管培养中必须得到相同的微生物60%以上的CRB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而且这种微生物是常见的皮肤定居菌以及培养的污染菌,因此必须使用亚型鉴定法以确定这种微生物确实就是CRB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