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的发病机制如何?
2018-04-19 10:31
阅读:2939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菌血症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其患病率在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之后,位居第四。
菌血症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其患病率在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之后,位居第四。在美国,每年约有200,000名患者发生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死亡率微生物通常经两种途径侵入血液:自感染灶经由淋巴系统引流进入血液循环;或由污染的针头或其他血管内装置(如导管或移植物)直接带入血液。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出现往往提示患者的宿主防御机制不能使病灶局限,或医生无法有效地清除、引流感染灶。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入血液的微生物,机体防御机制可以作出迅速的反应,特别是单核巨噬系统的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能够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清除血液中的微生物。但是,如果微生物带有荚膜,上述清除过程就会减慢,若血液中存在针对致病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则清除过程可以加速。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