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由健康界传媒策划的“北斗学院”2015中国标杆医院之旅走进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过零距离接触的学习方式,来自全国108家医院的两百多名医院管理者在这里真实地触摸到了医改前沿的脉搏。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将这次以“取知·取智”为主题的培训看做是医院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新医改为医疗行业带来了结构的变革,而医院的转型将是每个医院管理者都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致欢迎辞)
管理创新与党建结合
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引用了一句广东方言里的俗语:螺丝壳内做道场。
广东省人民医院本部的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与国内其它大型公立医院相比规模上并不大。不过,耿庆山认为这并不代表落后,而是医院不扩张战略的表现。如何能在有限的规模内结合未来分级诊疗的大趋势,通过管理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场所--这才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层真正关心的问题。
耿庆山表示,党建工作是医院发展的根本。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广东省人民医院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在管理上实现了党政融合,并且将这一方向作为提高医院管理能力的一个实践方向。
从这个角度出发,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其中就包括把QC(Quality Control)小组的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耿庆山表示,QC小组是目前医院管理实践中认为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一种模式。经过院内两任护理部主任的推动,已经在实践上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但是在医疗队伍中,建立QC小组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医疗团队和护理队伍不同,医院的专家更加追求个性化的管理,个性化的医疗。QC小组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渗透到一线的医疗队伍中。在接手党务工作后,耿庆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能不能把QC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放进党务工作中?
沿着这个思路,耿庆山开始在医疗队伍中把党小组建立成QC小组,同时融合到政务工作中。在政务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能够做好党建工作。最终提高两个感受:一是患者的就医感受,二是医务人员的诊病感受。
将党建工作结合在医院的质量管理中,调动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工作积极性,把最基层的党小组看成是品管力量的基础--这样的创新管理在山东省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为学员授课)
人才不是在流失 而是在流动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在说起人才问题时,先谈到了医院的定位:“广东省人民医院英文译名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这个名字告诉我们广东省人民医院是一个全科的医院。对于这样的医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
吴一龙表示,人才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团队人才上,专科的优势也需要通过团队人才的突出才能表现出来。所以人才培养跟学科建设必须融合在一起,也应该有一个连续的,立体化的,有效评价的机制。
为了实现专科的建设,广东省人民医院在院内建立起了三个梯队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吴一龙表示,一个医院的人才结构必须覆盖基础层次、重点层次和最高层次。立体化培养体系注重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最年轻的人才,体现在住院医生跟研究所的二合一的培养模式。第二方面是青年人才出国培养模式,通过具体的激励机制鼓励医生走出去。第三个方面,是青年医生到住院医生的晋升条例。最后一个方面是高层次团队项目的建设。
举例来说,广东省人民医院自2013年以来就将部分优秀的研究生纳入到住院医生培训体系里面。这部分人才就会变成同时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住院医生,第二个是研究生。这部分人才经过3--4年的培训后,最优秀的将可以留在医院工作。同时,为了选拔人才,医院还制定了具体的留院遴选条件。研究生被要求每半年完成一篇英文专业文章,这就意味着三年的培训必须完成5--6篇的文章。虽然对文章是否发表,在哪里发表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可以从文章中看出他们在医院里学到了什么东西。
当被问到如何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时,吴一龙的看法体现出了医改背景下管理者对于医院体制变化的思考。“我不认为这是人才的流失,而应该称为人才的交流。我们有一批人到外面工作,也有一批人回来。我们的医生出去以后可能会变成另一个医院的科主任,但是他们和我们医院还保持一个密切的联系。所以人才的流动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并不是问题。当然,在另一方面,医院也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课后医院参观环节)
十二年全预算管理经验
逐步深入的医改新政让医院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预算管理,在这一方面,山东省人民医院通过十二年的改革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全预算管理机制。
在培训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启仪介绍了本院预算管理机制的沿革。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预算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专项预算到全面预算的过程。第二个阶是段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完善预算管理。第三阶段,从2012年开始将预算跟合同关联起来,而且对于支付的审核以及绩效的置评等等都跟预算联系起来,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王启仪表示,在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时,应该注意四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人员组织方面,也就是预算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职责要非常明晰地确定下来。第二是预算的协调方面,对于资产、人事等预算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也要建立起来。因为医院的预算往往涉及到很多部门,而且有很多交叉、重叠的部分。第三,在预算批复阶段,要建立了一个分解的、有效的机制,使其可操作性比较强。最后一个是预算执行与评价阶段,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的分析,预算与决算相互的反应,相互促进。
(来自医学院的志愿者成为本次课程的一道风景线)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医院的管理者也针对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反馈的意见。
“在课程上让我受益最多的是一些比较具体的管理经验和工具,可以应用在自己的工作里。这些方法结合实例的教学,比理论的教学更生动和具体。”
——深圳市某中心医院学员
“对于耿书记介绍的党建结合QC小组的管理方式很感兴趣。这样的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医院管理方法,能够看到党员和党小组在医院基层的力量,把党务和医院的实际管理结合得很好。”
——珠海市某医院学员
“这次学习之旅有启发、有收获,要感谢主办方和协办方。但我觉得讲课老师要是能再讲细点就更好。如:预算的那些项目要注意遗漏、预算金额怎样确立为好、那些该纳入**财政预算等,这样,对我们即将开展预算的医院帮助更大。”
——南雄市某医院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