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白术散的用法(4)(3)

白术散的用法(4)(3)

2010-11-17 13:42 阅读:5529 来源:中医世家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白术散的主治是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脾胃虚寒,痰饮内停,呕吐酸水,胸闷心悸者;外感风寒,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等等多种疾病,那你知道古代名医都怎样用白术散吗?

  
   
《鸡峰》卷十七:白术散
    处方:    人参、白术、吴茱萸、阿胶、熟艾、桑寄生、茯苓、当归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胎频动,微微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3个,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稍热服,日2次。
    
   
《普济方》卷三八六:白术散
    处方:    白术半两,木香(炮)半两,甘草(炙)半两,茴香(炒)半两,青皮(浸,去皮,切;巴豆30枚,去皮膜,同青皮一处炒了,仍去巴豆不用)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肿。
    用法用量:    饭饮调下。
   
   
《证治宝鉴》卷十二:白术散
    处方:    枳、术、桂、豉、甘、杏、葛。
    功能主治:    酒疸误下,致变黑疸。
    
   
《揣摩有得集》:白术散
    处方:    白术1钱(土炒),茯神1钱(炒黑),归身1钱,小洋参5分,龙骨1钱(煅),浮小麦1钱。
    功能主治:    小儿心虚血热,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白术散
    处方:    白术2两,楝实(取肉)2两,青盐1分。
    制法:    上锉细,慢火炒黑色留性,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小肠气。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热酒调下,日3次。
  
   
《圣惠》卷五: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诃黎勒2两(煨,用皮),丁香3分,人参1两(去芦头),草豆蔻3分(去皮),黄耆3分(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荜澄茄1两,麦糵3分(微炒),沉香2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微炒),木香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令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气不足,心腹胀满,不欲饮食,若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湿面。
 
   
《宣明论》卷二:白术散
    处方:    牡蛎(煅)3钱,白术1两2钱半,防风2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虚风多汗,食则汗出如洗,少气痿劣,久不治必为消渴证。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
 
   
《圣惠》卷五十: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木香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荜茇半两,槟榔1两,人参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气呕吐酸水,寒气上攻,胸中刺痛,腹胁胀满,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普济方》卷三九四: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桑根白皮(锉,研)半两,半夏(汤浸7次,焙干)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滋津液。主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
 
   
《百一》卷六:白术散
    处方:    白术2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耆1两,山药3分,百合3分(去心),甘草(炙)半两,前胡(去芦)1分,柴胡(去芦)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行营卫,顺气止血,进食退热。主吐血、咯血,脾肺气虚。
    用法用量:    方中山药用量原缺。本方改为丸剂,名“白术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注意:    忌食热面、煎炙、海味、猪、鸡一切发风之物;酒不宜,饮食不宜饱。
 
   
《圣惠》卷二十九: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酸枣仁1两(微炒),麻黄根2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龙骨2两半,黄耆2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盗汗,夜卧心烦少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十八: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白茯苓1两,当归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后,脾胃气虚,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二十二: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蔓荆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头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六:白术散
    处方:    白术3分,白茯苓2两,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曲3分(微炒黄色),草豆蔻1两(去皮),大麦糵1两(微炒令黄),木香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两(去芦头),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脾劳,胃中虚冷,饮食不消,腹胁胀满,忧恚不乐。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圣惠》卷二十七: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白芍药3分,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桂心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里急,四肢不和,身体疼痛,不欲吃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枳实3分(麸炒微黄),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桂心1两,白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胸中气满,痰饮澼结,时或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八:白术散
    处方:    白术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麦糵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藭3分,桂心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渐加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益智子3分(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虚冷,饮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术散
    处方:    白术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肉豆蔻(去壳)1两,益智子(去皮)1两,干姜(炮裂,锉)1两,白茯苓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