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精神科医学进展 > 丁螺环酮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丁螺环酮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4-01-16 09:55 阅读:5938 来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盐酸丁螺环酮作为新一代抗焦虑药物主要应用于临床焦虑症的治疗,且具有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它对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某些儿童精神障碍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如下。

    盐酸丁螺环酮作为新一代抗焦虑药物主要应用于临床焦虑症的治疗,且具有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但它对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某些儿童精神障碍也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如下。

    1 抑郁症

    1.1 抗抑郁作用 Rickels等对155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患者组接受最高至90mg/d的丁螺环酮治疗,结果发现,无论焦虑程度轻重,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核心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在另外一项研究中,183例及199例抑郁症患者分别接受8周的丁螺环酮(15——90mg/d)及安慰剂,结果发现:丁螺环酮组抑郁情绪、工作及兴趣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依次为失眠、激越、精神性焦虑、日夜变化等。最新综述内容肯定了丁螺环酮作为抗抑郁治疗基础或附加用药的有效性,并认为这种抗抑郁作用与抗焦虑疗效是无关的。此外,该药对于混合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1.2 缩短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起效时间 抗抑郁药通常起效缓慢,大多数需要2——4周的时间,因此抗抑郁起效时间是许多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早在1997年,Blier等在比较氟伏沙明、丙咪嗪、丁螺环酮等药物的抗抑郁疗效方面就证实了丁螺环酮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单用文拉法辛及文拉法辛合并丁螺环酮的对照研究发现,合用组起效时间、明显改善时间均较单药组为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下降更迅速,患者依从性提高。

    1.3 抗抑郁增效作用 新英格兰杂志报道,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以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QIDS-SR-16)评定缓解率,联合应用丁螺环酮(第1周15mg/d,第2周30mg/d,第3周至第5周45mg/d,第6周60mg/d)缓解率(分别为29.7%和39%)与联用安非它酮缓释片效果相当(30.1%和32.9%)。无论是回顾性分析、公开标签、双盲对照,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丁螺环酮作为一种抗抑郁增效剂具有一定的临床有效性。一项国内多中心进行的关于帕罗西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成年难治性抑郁的研究结果显示,联用丁螺环酮30mg/d后治疗缓解率为32.6%,与联用其他药物如利培酮、丙戊酸等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在国内患者中耐受程度较高。

    1.4 治疗抗抑郁剂所致性功能障碍 丁螺环酮作为增效剂的优势在于它的抗焦虑作用及可耐受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该药物后过度镇静、运动功能受损、认知缺陷、撤药反应、性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较低。许多抗抑郁药导致性功能的机制与5-HT系统失调有关,通过作用于特定5-HT受体有可能调整这种失调。丁螺环酮的主要代谢产物1-嘧啶基哌嗪能够调控多巴胺(DA)及α2肾上腺素受体,均参与缓解SSRIs导致的性功能障碍。Michael等早在1994年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15——60mg/d的丁螺环酮能够明显缓解SSRIs类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缓解率达69%.随后有研究证实了使用丁螺环酮20——60mg/d并持续4周,对于47例经西酞普兰或帕罗西汀治愈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的性功能障碍缓解率为58%,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其抗抑郁疗效在1周内更为显著。

    2 精神分裂症

    2.1 治疗阴性症状 目前认为,5-HT1A受体激动剂、突触前D2受体拮抗剂能够促进前额叶皮质DA释放增加,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受损改善有一定的关联性。一项利培酮+丁螺环酮及利培酮+安慰剂的对照研究选取31例男性及1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在院患者,年龄19——44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基线分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联用丁螺环酮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得分显著低于联用安慰剂组,并且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2 改善认知功能 一项研究中,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并保持原先的药物,随机被分配接受30mg/d丁螺环酮或对应的安慰剂。在第6周、第3个月、第6个月评估患者注意力、言语流畅性、语言学习及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能力。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第3个月,联用丁螺环酮组数字符号测试成绩更为优异;并且在整个疗程后,改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得分(总分及正性得分)再次有改善趋势。研究者认为,丁螺环酮作为一种5-HT1A部分受体激动剂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能够充当安全、有效的认知增强剂。

    3 神经症


    3.1 焦虑症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一项丁螺环酮及舍曲林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药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焦虑有效性。经两药治疗,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稳步下降,第2周和第4周时,丁螺环酮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然而在研究最终,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对于丁螺环酮及曲唑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对比研究发现:曲唑酮组有效率91%,显效率72%;丁螺环酮组有效率88%,显效率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Ridit分析,P>0.05)。一般认为,丁螺环酮在治疗广泛性焦虑方面可以与**、苯二氮卓类疗效相当,此外,对于偏头痛患者、酗酒者、颅脑损伤者伴有的焦虑症状亦能显著改善。

    3.2 强迫症 一直以来,SSRIs是较为公认的治疗强迫症的有效药物,随后亦有研究提出丁螺环酮对于强迫症状改善也许有着直接的作用或者是一种有效的SSRIs增效剂。Rickels等对丁螺环酮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比研究发现,经两种药物治疗,Yale-Brown及其他强迫、抑郁评定量表分值均显著下降,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12例经10周氟西汀治疗有效的强迫症患者随后接受丁螺环酮给药,剂量从15mg/d逐渐增至30mg/d,与未再次给予丁螺环酮治疗组相比,强迫症状有了进一步缓解。

    4 儿童精神障碍

    丁螺环酮能够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此外,例如孤独症、广泛发育障碍等与脑内5-HT神经合成改变有关,提示丁螺环酮对发育障碍相关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Mohammadi等发现,与0.3——1mg/kg.d哌甲酯相比,0.5mg/kg.d的丁螺环酮连续治疗6周,对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疗效无明显差异,尽管哌甲酯改善注意缺陷症状更为显著,但丁螺环酮不良反应更为轻微及少见,安全范围更广。既往研究称丁螺环酮能够缓解正常儿童磨牙症状;此外,广泛发育迟滞患儿伴发磨牙症比率高达44%,丁螺环酮对于该类混合疾病同样治疗有效,并能做到二者兼顾,研究者认为这与其DA调节作用有关。

    5 精神药理学

    对于体内丁螺环酮及其他配体对不同受体的亲和力,既往研究者有所总结,见表1.
 


    《Neuroscience》一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丁螺环酮不仅仅是一种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还具有突触前D2/D3受体拮抗作用,其代谢产物1-嘧啶基哌嗪(1-PP)为肾上腺素α2拮抗剂。该研究通过对自由活动小鼠前额叶皮质5-HT、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检测发现,***剂量(2.5mg/kg)的丁螺环酮可使小鼠前额叶皮质5-HT水平下降50%,而DA和NE水平有100%和140%的提升。单一使用SSRIs药物氟西汀后,小鼠前额叶皮质5-HT水平升高120%,DA升高55%,NE升高90%,而氟西汀联合丁螺环酮能够削弱单用氟西汀对5-HT的提升作用,却强化DA、NE水平的上升达3倍以上。具有肾上腺素α2拮抗作用的1-PP对小鼠前额叶皮质5-HT水平无影响,却可使DA和NE水平上升90%和190%,并强化氟西汀对DA、NE水平提升作用。因此,该研究支持临床试验中丁螺环酮对抑郁状态患者,不管是单一应用还是与抗抑郁剂联合使用都具有一定疗效的结果。综上所述,丁螺环酮对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均有治疗作用,这是与其复杂的药理特点有关。目前对于丁螺环酮临床应用的研究并不多,需要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疗效方面的对比研究。此外,以往动物实验提示前额叶DA浓度与丁螺环酮呈剂量相关性,因此在人体治疗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合适的治疗剂量。

    (张婧,侯钢。 丁螺环酮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06:419-42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