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丙型肝炎病毒(HCV)非混合性感染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与其对聚乙二醇/利巴韦林的响应呈正相关。然而,目前还鲜有关于HIV感染患者25(OH)D浓度与其对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资料。因此,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AndreaDBranch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对于HIV/HCV共感染患者来说,基线25(OH)D水平与其对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应答无关。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013年8月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JClinNutr)上。
本研究旨在判断基线25(OH)D浓度是否可用于预测HIV/HCV共感染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以及找出与25(OH)D浓度≥30ng/mL相关的变量。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己完成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试验的144名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初治患者的资料和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将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定义为: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第12周时,丙型肝炎病毒RNA降低≥2log10和/或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600IU/mL。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基线25(OH)D水平。
研究结果如下:与未实现EVR(non-EVR)对照组(n=68)相比,EVR组(n=76)患者更为年轻,肝硬化患者更少,IL28CC基因型比例更高,白蛋白浓度更高,且基线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更低。EVR组和non-EVR组基线25(OH)D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也有相似的结果。多变量分析发现,白人和拉丁裔人群以及利托那韦的使用,与更高水平的25(OH)D(≥30ng/mL)相关。
研究发现,对于HIV/HCV共感染患者来说,基线25(OH)D水平与其对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应答无关。无法根据基线25(OH)D的水平来预测EVR或SVR。由于利托那韦会影响25(OH)D向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转化,因此服用利托那韦的患者对25(OH)D的利用能力可能受损。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