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2)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2)

2012-03-14 08:26 阅读:10622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百会穴 【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症,癔病,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 取穴方法 】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 名解 】百会:百,数量

    委中穴(2处)

    【主治疾病】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名解】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承山穴(2处)

    【主治疾病】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

    【取穴方法】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名解】承山。承,承受、承托。山,土石之大堆,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足三里穴(2处)

    【主治疾病】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名解】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肩井穴(2处)

    【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取穴方法】该穴位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名解】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曲池穴(2处)

    【主治疾病】古代记述:伤寒温病、暑热、口干、心痛、心悸、逆气、呕吐、惊厥、身热、烦心、善摇头、咳喘、痧症、臂肘手腕不时动摇、丹毒、疔疮、疖。

    近人报道: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中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肘窝囊肿。

    【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名解】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合谷穴(2处)

    【主治疾病】古代记述:中风口噤、口眼歪斜、热病汗不出、多汗、经闭、头痛、目翳、目痛、鼻衄、耳聋、牙痛、面浮、喉痹、指挛、臂痛、疥疮、寒热、疟病、狂易、暗不能言、风疹、心痛、偏正头风、小儿疳眼、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小儿乳娥、下死胎、堕胎、小儿雀目、便秘、痢疾、中暑、痄腮、各种痛症。

    近人报道:感冒,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齿神经痛,咽炎,扁桃体炎,吞咽不利,神经衰弱,癔病,前臂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鼻炎,痛经,闭经,滞产,产妇宫缩无力,产后乳少,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关节痛。

    【取穴方法】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名解】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