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肺癌脑转移瘤靶区内复发成功再程放疗1例

肺癌脑转移瘤靶区内复发成功再程放疗1例

2025-11-20 15:23 阅读:188 来源:爱爱医 作者:张建鑫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进步,肺癌脑转移后生存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这导致临床上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既往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出现颅内复发。其中,原放疗靶区内复发因周围脑组织已接受高剂量照射,处理最为棘手。
肺癌是脑转移最常见的病因,放疗是脑转移瘤局部治疗的基石[1]。随着肿瘤治疗技术进步,肺癌脑转移后生存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2]。这导致临床上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既往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出现颅内复发。其中,原放疗靶区内复发因周围脑组织已接受高剂量照射,处理最为棘手。再程放疗虽是一种选择,但发生放射性脑坏死(RN)的风险显著增高[3]。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以及常规再程放疗均是可选策略,但最佳方案尚无定论,需个体化决策[4]。本文详细报道一例肺癌脑转移靶区内复发经再程放疗成功救治,以期为临床处理此类棘手问题提供参考。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岁,因“确诊左肺癌2年余,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天”于2025年4月19日入院。

患者2023年4月13日因“憋喘、右侧肢体无力10天”就诊于“枣庄市肿瘤医院”行颅脑、胸部CT示左基底节区占位伴水肿,双肺坠积性炎症,未进一步治疗。2023-4-17到我院外四科住院治疗,颅脑强化MR(2023-4-17):左额叶异常信号,考虑脑转移。胸腹部强化CT(2023-4-22):左肺上叶结节灶,肿瘤不排除,建议短期复查,必要时穿刺活检;左侧肾上腺区软组织密度灶,考虑转移;肝S2段低密度灶,考虑血管瘤可能大,请结合临床;考虑肝S7段异常灌注,请结合临床。2023-04-27在我科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微波消融术。病理诊断提示肺腺癌不排除,建议上级医院会诊。后患者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会诊示(2023-5-6):(左肺)低分化非小细胞癌,难以进一步分型,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免疫组化:CK(+),CK7(+),TTF-1(-),NapsinA(-),Vimentin(-),Ki-67阳性率约80%。2023-5-12给予脑转移瘤大分割放射治疗,完成55Gy/22次。

2023年6月-2024年8月于枣庄市肿瘤医院,完成6周期化疗(具体药物不详)和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16周期。2024-09-19行胸腹CT复查示:左肺上叶结节较前减小,余双肺结节部分较前减小部分较前相仿,定期复查;T11、T12椎体转移瘤(T11椎体为新见);双肾周筋膜、腹膜后结节较前减小,左侧肾上腺结节较前基本消失。疗效评价PD。2024年9月-10月完成T11、T12椎体转移瘤姑息性放疗,完成剂量40Gy/20次。放疗结束后患者口服安罗替尼(10m/qd /d1-d14/q21 )。

患者10天前(2025年4月初)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昨日右下肢活动不灵加重,今日入我科住院治疗。

查体:ps评分1分,胸腹部未见异常,右下肢肌力2级,右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2025/4/19 胸腹部CT:肺部及左肾上腺病灶稳定(SD)。2025/4/19颅脑MR:左额叶原放疗区域新见一不规则环形强化灶,伴明显瘤周水肿,较2023年放疗前基线影像显著增大,符合肿瘤复发表现(图1)。

1.颅脑MR可见转移瘤及大面积水肿


初步诊断:1.左肺恶性肿瘤(非小细胞癌,cT1aN2M1 IV期)2.脑继发恶性肿瘤(左额叶复发)3.肾上腺继发性恶性肿瘤4.胸椎继发恶性肿瘤

多学科讨论及治疗决策

针对患者颅内孤立性进展、颅外病灶稳定的情况,我科组织MDT讨论:

影像科:2025年4月19日颅脑MR与2023年4月17日基线MR及既往放疗计划对比后确认,左额叶新发病灶为原放疗靶区内肿瘤复发,而非放射性坏死。复发灶毗邻中央前回,是导致患者右下肢无力的主要原因。为精确进行放疗靶区勾画和剂量计算,必须将本次MRI与2023年放疗计划进行图像融合,以清晰显示复发灶与既往照射剂量分布的空间关系。

肿瘤内科:患者颅外(肺、肾上腺)病灶经安罗替尼治疗后评估为稳定,证明当前全身治疗方案有效。此次颅内复发考虑为孤立性进展。应立即对颅内复发灶进行有效的局部干预,控制病情发展。局部治疗期间及之后,建议继续原方案安罗替尼治疗,以持续控制颅外疾病。

脑外科: 患者为单发、可切除部位的复发灶,且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行神经导航下左额叶复发转移瘤切除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后,可为后续可能的精准的SRS降低风险和难度。

放疗科:对原高剂量照射区中心进行再程放疗,发生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极高,必须极其谨慎。绝对避免直接对该区域进行常规剂量的SRS或FSRT。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若患者坚决拒绝手术,可考虑再程放疗,但需告知此举风险极大,属无奈之选。根据复发灶的具体大小和与运动皮层的距离,可选择适形调强放疗以更好的保护周围脑组织。

MDT共识: 尽快手术切除,如放弃手术可以选择再程放疗。加强甘露醇脱水、激素治疗,缓解脑水肿和神经症状。

详细把讨论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家属惧怕手术风险,不愿病人遭受开颅痛苦,决定放弃手术,接受放射治疗。

放疗过程

模拟定位: 采用热塑头颈肩膜固定,行薄层(3mm)增强CT扫描。图像传输至Varian Eclipse 15.5治疗计划系统。

靶区勾画: GTV为影像学可见脑转移瘤,PTV 为GTV外扩3mm。

计划设计: 采用6MV-X线,4野IMRT计划。处方剂量PTV 50Gy/25次,2.0Gy/次。计划评估显示:95%以上的PTV体积接受到50Gy的处方剂量,剂量分布均匀,无过高或过低的“冷热点”。严格控制危及器官剂量:脑干Dmax < 45Gy,视神经及视交叉Dmax < 45Gy,晶体Dmax < 5Gy。

计划验证: 计划通过二维电离室矩阵(IBA MyQA)进行验证,在3mm/3%标准下伽马通过率达100%。

计划执行: 每次治疗前均在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上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匹配,确保X、Y、Z三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5mm。

治疗过程

患者于2025年4月22日开始行颅脑再程放疗,分别于2025年4月27日及5月19日给予贝伐珠单抗300mg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辅以甘露醇、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未发生症状性放射性脑坏死、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复查颅脑MR可见肿瘤大小1.7x1.7cm,水肿带明显减轻(图2),疗效评价PR,右下肢肌力较前明显恢复。

2.颅脑MR可见转移瘤及水肿带明显减小


讨论

本例患者集中体现了晚期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常见难题——靶区内复发。其治疗决策极其复杂,需要在有效控瘤和致命毒性之间寻求平衡。

6.1靶区内再程放疗的极高风险与决策难度

原高剂量照射区内的再程放疗是临床实践的“雷区”。发生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与累积生物有效剂量(BED)密切相关。再程放疗发生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与再次放疗的间隔时间、两次放疗的累积剂量、分割模式密切相关。本例距离首次放疗约2年,再程放疗的风险相对降低。研究表明,当累积BED(以α/β=2 Gy计算)超过150-170Gy时,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会显著增高至20%-40%[5]。本例患者首次放疗剂量为55Gy/22次(BED2=55*(1 + 2/2) = 110 Gy),本次再程放疗50Gy/25次(BED= 50*(1 + 2/2)=100Gy),理论累积BED2高达210 Gy,远超安全阈值。所以MDT中放疗科建议首选手术,再程放疗属“无奈之选”。本例为颅外病灶控制良好的孤立性颅内进展,并且具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使用再程放疗进行积极的局部干预有望带来临床获益。

6.2 脑转移瘤再程放疗的技术选择

面对如此高的风险,放疗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虽便捷,但其单次高剂量模式在本例患者中诱发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极高,一项纳入312名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SRS再程放疗后的发生症状性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达17%[6]。因此,应绝对规避SRS模式。我们使用常规分割模式(50Gy/25次),该方案分次剂量2Gy/次,可以把脑组织晚期毒性降到最低,是一种更为保守和安全的选择。IMRT技术能生成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使高剂量区紧紧“包裹”PTV,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周围正常的脑组织。本计划采用4野照射,实现了良好的剂量梯度跌落。

6.3 精准靶区勾画与质量保证

再程放疗中,“精”和“准”是生命线。本病例中,我们仅将MRI上明确的强化灶勾画为GTV,外放3mm形成PTV。这是因为该患者每次放疗前进行CBCT进行验证,以确保放疗的精确性。研究表明,在良好的图像引导下,将PTV外放从5mm减少至3mm,可使减少30%正常脑组织受照体积,显著降低RN风险[7]

6.4贝伐珠单抗在风险管理中的预防性应用

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减轻放射性脑水肿,还可以修复血脑屏障,延缓、预防RN的发生[8]。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临床有效率(表现为影像学水肿消退和症状改善)可高达80%-97%[9]。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脑转移瘤再程放疗期间或之后预防性使用贝伐珠单抗,可将症状性RN的发生率从28.6%显著降低至4.8%[10]。基于这些强有力的证据,本例患者在放疗期间预防性应用贝伐珠单抗(300mg,每3周一次),最大限度地抑制急性脑水肿加重,并为可能发生的晚期RN提供保护。

结论

对于脑转移瘤靶区内孤立性复发,多学科评估至关重要。当手术无法实施时,采用图像引导下、精准再程放疗是一个经过充分风险评估后的可行选择。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能协同增强疗效、减轻水肿并潜在降低放射性脑坏死的风险。本病例为处理此类临床困境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但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Vogelbaum MA, Brown PD, Messersmith H, et al. Treatment for Brain Metastases: ASCO-SNO-ASTRO Guideline. J Clin Oncol. 2022;40(5):492-516.

[2] Lamba N, Wen PY, Aizer AA. Epidemiology of brain metastases and leptomeningeal disease. Neuro Oncol. 2021;23(9):1447-1456.

[3] Kim PH, Cho KR, Lee JW, et al. Risk of Radiation Necrosis after Re-irradiation of Brain Metastases Using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s (Basel). 2023;15(5):1595.

[4] Murthy NK, Ahluwalia MS.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Chin Clin Oncol. 2023;12(1):6.

[5] Nieder C, Grosu AL, Gaspar L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for brain metast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Radiat Oncol. 2021;16(1):35.

[6] Kim PH, Cho KR, Lee JW, et al. Risk of Radiation Necrosis after Re-irradiation of Brain Metastases Using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s (Basel). 2023;15(5):1595.

[7] Hanna GG, Murray L, Patel R, et al. UK Consensus on Normal Tissue Dose Constraints for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2023;35(2):e161-e176.

[8] Singh R, Lehrer EJ, Ko S, et al. The role of bevacizumab for radiation necrosi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eurooncol. 2021;155(2):113-123.

[9] Boothe D, Young R, Yamada Y, et al. Bevacizumab as a treatment for radiation necrosis of brain metastases post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Neuro Oncol. 2021;23(5):812-822.

[10] Zhuang H, Yuan X, Chang JY, et al. Bevacizumab for the prevention of symptomatic radiation necrosi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undergoing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 Front Oncol. 2022;12:860667.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