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的低通气?
2018-04-12 08:40
阅读:1556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针对术后肺泡通气降低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针对术后肺泡通气降低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1)麻醉镇痛药物的拮抗剂:术后发生呼吸抑制引起低通气,如怀疑是**类镇痛药物的影响,可试用短效**类镇痛药物的拮抗剂纳洛酮0.2~0.4mgo如果呼吸抑制症状改善,可反复多次使用。如纳洛酮无效,应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肌松剂的拮抗剂:肌松剂残余效应是术后低通气的原因之一。通过外周神经**器(四个成串**)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判断肌松剂的作用。如证实存在残余作用引起低通气,可静脉注射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lmg。但新斯的明有降低心律、分泌物增加的缺点。当然,肌松剂残余效应导致的呼吸抑制也可采用呼吸机短期支持。
(3)术后辅助呼吸:由于**物的残余效应常导致病人意识状态波动很大,有些**物会引起病人术后烦躁,对呼吸循环不稳定的病人非常不利,加之手术创伤、疼痛的打击,使病人在术后12小时内不能获得满意的休息。另外对于循环呼吸很脆弱的病人,术后早期的低氧血症和肺不张常常是不能耐受的。因此,提倡在术后早期给予呼吸机支持和充分的镇静镇痛,一般为6~12小时,即所谓over- night以有利于麻醉恢复,改善功能残气量和肺不张,防止肺间质水肿,纠正低氧血症病人渡过危险期。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