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 有何价值?
2018-04-12 08:39
阅读:10261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吸呼比影响肺内气体分布和通气/血流。
吸呼比影响肺内气体分布和通气/血流。生理条件下,吸呼比为1:2左右。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患者,调节吸呼比亦很有必要。延长吸气时间,特別是反比通气,具有多种 效应:①有助于传导气道与肺泡之间气体的均匀分布;②延长气 体交换时间;③平均气道压力升高导致乎均肺泡压力升髙,使较 多塌陷肺泡复张,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 ④降低气道峰值压力,减少气压伤的可能性;⑤当吸气时间过长时,部分顺应性较好的肺泡因呼气时间过短而呼气不完全,造成 呼气末肺泡内气体闭陷,即形成内源性PEEP (PEEPi), PEEPi 有助T时间常数长的肺泡保持复张状态,亦可改善通气/血流比。 当然,通过延长吸气时间而产生的PEEPi与外源性PEEP不同, 应予以注意:①PEEPi有助于稳定时间常数长的肺泡,而外源性PEEP主要使时间常数短的肺泡趋于稳定;②吸气时间延长产生的PEEPi,使气道压力升高,尽管导致压力控制通气的潮气量降低,而容景控制通气的气道峰值压力升髙;③**S肺损伤不均―,使不同肺单位的时间常数不同。反比通气时,不同肺单位产生的PEEPi也不同;④外源性PEEP易于监测和调整,而PEEPi 难以监测和调节;⑤辅助通气时,病人触发吸气需額外做功克服 PEEPi,增加呼吸负荷。由于PEEPi的难以监测,且**S肺单位以时间参数短的肺泡为主,因此,临床多采用外源性PEEP治疗**S。当然,通过延长吸气时间而产生的PEEPi与外源性 PEEP不同,应予注意。
过去反比通气多与容量控制通气合并使用,即容量控制反比通气(VC_ IRV)。近10年来,压力控制通气(PCV)的优势 使临床上更多的采用PCV反比通气,即PCV-IRV。但是,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观察,均未能证实PCV-IRV优于VC -IRV,因此,尚需严格临床研究确定二者的优劣。
由于反比通气是非生理的,清酯患者不能耐受,常需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以抑制患者自主呼吸,防止人机对抗。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