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8-04-12 08:24
阅读:2654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撤机,均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任何方式脱机,均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窘迫。出现呼吸窘迫应停止脱机或改变脱机方式。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撤机,均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任何方式脱机,均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窘迫。出现呼吸窘迫应停止脱机或改变脱机方式。呼吸窘迫表现:呼吸频速RR>30~35次/分躁动、出汗、心动过速;急性呼酸或合并pH<7.25~7.30;②不论T管脱机,还是辅助呼吸脱机,都应避免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阻力过高,使病人额外克服较大的呼吸功;③使用PS脱机,应注意:降低PS水平,主要应以RR为指导,潮气量不应作为主要指导指标。RR不应大于30次/分;如低PS水平(如0.490~0.981kPa)能保证充分气体交换,病人也比较舒适,可立即拔管,没有必要将PS降至0才拔管;④如果病人不能在短时间内脱掉呼吸机,应寻找原因。脱机应在较长时间(几天到几周)逐步进行,而且夜间提高呼吸条件,让病人充分休息和眠;
⑤成功拔管的必备条件。首先是导致插管和呼吸支持的病因是否去除或基本控制;可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具有气道保护能力,有能力清除气道分泌物。在评价脱机、拔管时,病人的气道保护能力常常被忽视,这是导致病人再插管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