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DIC的诊断标准(3)

DIC的诊断标准(3)

2010-12-11 10:58 阅读:21913 来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1999 年10 月,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DIC以下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 存在易致D IC 的基础疾病, 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另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6)DIC前期(Pre-DIC)的实验诊断

  Pre-DIC是指临床上已有DIC 病因的存在,同时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 但尚未达到DIC的确诊标准。对Pre-DIC 的疗效明显好于DIC的疗效,所以, 对Pre-DIC 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诊断Pre-DIC的参考标准: ①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a、皮肤、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b、原发病不易释放的微循环障碍, 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 c、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 d、抗凝治疗有效。③ 实验室检测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a、正常操作条件下, 采集血标本易凝固, 或PT 缩短3s 以上,APTT 缩短5s 以上;b、 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含量增加: β-TG、PF4、TXB2、P-选择素; c、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 F1+ 2、TAT、FPA、SFMC; d、抗凝活性降低: AT-Ⅲ:A降低、PC活性降低; e、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分子标志物增高: ET -1 和TM。

  DIC 实验诊断国际标准

  日本采用的DIC 积分诊断标准是目前被公认较为适用的DIC诊断标准,而直到2001 年才出现国际性的DIC 积分诊断系统,并被广为采用。ISTH DIC 专业委员会根据体内稳定调节功能紊乱情况,将DIC 分为两类:(1)非显性DIC (Non-Overt DIC),指止血机制处于代偿状态的DIC,即pre-DIC;(2)显性DIC(Overt DIC),指止血机制处于失代偿状态的DIC ,即临床典型DIC 。显性DIC 的诊断分五步,涉及的实验诊断指标主要包括PLT、PT 、FDPs 、FIB。使用该诊断系统的前提是患者存在DIC 相关的原发疾病对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检测未特指采用何种标志物,且没有明确其升高程度的判断界值。各实验室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并确定本室的升高程度判断标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