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救命“白金十分钟”:补全应急急救的生命链条

救命“白金十分钟”:补全应急急救的生命链条

2015-10-11 17:22 阅读:1366 来源:健康界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先于院前急救的临场急救尤其重要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何忠杰主任告诉健康界,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致死约350万人,其中80%以上的人死于院外。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院外急救,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活下去。 但遗憾的是,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交通状

    先于院前急救的临场急救尤其重要

    **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何忠杰主任告诉健康界,世界每年因各类意外致死约350万人,其中80%以上的人死于院外。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院外急救,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活下去。

    但遗憾的是,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患者身边往往需要比预期更久的时间,此时,先于专业人员院前急救的,由发现者随即开始的临场急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发现意外伤害或急病倒地者的人,如果能够掌握应急急救基本常识和技能,在通知专业人员后随即开始进行急救,可以将急救成功的窗口时间大大延长,挽救的是伤者或患者的生命。”

    患者的死亡呈三个高峰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发生事故后60分钟内,死亡数量占50%,称之为现场死亡;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2——4小时内,即早期死亡,这类患者是救治的主要对象,临床上的抢救也主要集中在这个阶段;第三死亡高峰出现在事故后1——4周,占死亡数量的20%.

    应急急救及后续抢救应该针对创伤后第一死亡高峰和第二死亡高峰内的危重患者。“尤其重要的是,在60分钟内,前10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叫它‘白金十分钟’,因为它比金还贵。”何忠杰说。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说,大量急救措施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

    “抢救其实就是抢时间。不同的抢救时间会得到不同的抢救结果。急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存一个具有良好脑功能的成***。目击心跳停止后,立即抢救是使脑组织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情况下只能耐受4分钟,若及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就可以把时间窗延长至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在延长的抢救时间内赶到,抢救患者生命。”贾大成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掌握急救常识和技能非常重要,在发现的同时开展急救可以为专业人员赢得宝贵时间。

    “可惜的是,在近50年的急救工作中,我个人只有3次到达现场时发现有人在进行应急急救,大多数时候,我到达现场看到的只是人们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贾大成说,“北京的交通状况,让急救车到达现场的平均实践超过20分钟。如果没有临场急救的支持,我们往往不是去抢救,只是去收尸……”

    建立社区急救生命链
 


    为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治率,应对社区居民突发危险时,不能及时寻求救助的难题,中国应急急救科学普及联盟运用互联网平台,筹备开发的社区急救APP(急救二哥)即将面世,并且同时启动建立社区应急急救生命链互联网+急救暨2016应急急救小站进社区工程。

    10月10日,由《健康时报》主办,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北京雪中金健康产业集团承办的“建立社区应急急救生命链互联网+急救专家论坛暨2016应急急救小站进社区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宾馆举行。与会专家建议,我国应在社区建立应急急救响应机制,并整合互联网及智能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平台式应急急救生命链体系。

    据了解,建立这一机制的首次尝试,是以应急急救“白金十分钟”理念为指导,以社区应急急救APP“急救二哥”为媒介,以社区应急急救小站为依托,以急救志愿者为轴心,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为基础,形成急救技能普及、急救设备**、急救志愿者培训、急救机构呼叫、急救终端推广等为一体的闭环。

    在传统的呼救方式中,先是由120急救中心调度员接听电话,并询问患者位置、病情,再调派救护车前往救治,然而短时间内调度员要获得患者完整而准确的信息并非易事。尤其是一些有语言障碍(如聋哑人、只会说方言者)、醉酒、外国友人等患者无法说清所在位置,就延长了急救等待时间。

    如果社区居民在手机上安装社区急救APP,只需提前输入自己或家人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等急救信息,应急呼救时不用拨号,只按一下App上对应患者的呼救按钮, 就可以接通社区应急急救志愿者的服务热线,同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消息至其亲人、子女和120急救系统。同时可实现快速定位,呼救患者的健康信息以及当前位置可直接发送到社区急救志愿者手中,让急救志愿者和急救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预判病情,以便针对性的采取应急急救措施,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志愿者在接收到求助讯息后,将采取三步急救法: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其子女;根据信息,及时赶到,采取紧急急救措施,开展急救行动,保障应急急救体系的高效运转。

    这一尝试,利用“互联网+急救”的整合能力,将志愿者、居民、子女、社区、120、医院急救系统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系统的院前应急急救生命链条,充分利用应急急救“白金十分钟”,减少急救等待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