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在读各种版本的医学史,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恶补了不少知识,也产生了好多困惑,今天与各位分享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生专业划分及医师考核制度。
历史知识
夏末商初,医与巫分离,医学的专业化逐见端倪。
商代宫廷有管理疾病的“小疒(nè )臣”.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它是中国迄今为止文字所见最早的医官。
周代医官的职务继承了商代医官的设置,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周礼·天官》一书中记载了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分业。
食医:主管帝王膳食,即宫廷内的营养医生,为王室贵族的健康长寿而专门设置。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专治各种脓疡、溃疡、金创、骨折等。
兽医:治疗驯养动物的疾病。
此外还有:
士:协助医师从事医政管理;
府:管理药物**;
史:管理文书和病案;
徒:从事看护杂物。
周代时已经建立了对医生的考核制度、伤病及死亡的统计与报告制度等。如医师于每岁终要“考稽医事”,以确定职位的升降和俸禄的多少。其标准是: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又次之,十失三又次之,十失四为下等。
疑惑与思考
1、从《周礼·天官》中记载的“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分类可见,营养师并不是现代营养学建立以后的“专利”,3000年以前的人们已经如此深知营养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近年在各种大会上宣讲“医学整合”的理念,而小编去年参加心内科著名专家胡大一教授的“长城会”时,看见在他所倡导的“整合医学,全程关爱”的理念下,营养师已经同专科医师一起参与到患者的治疗。
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并且相信,医学的发展如同人类历史的发展,总在螺旋式上升。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是在倒退。不过好在樊院士和胡教授等当代医学大家的力推下,这些由于现代偏离轨道的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已经被窥视得真真切切。
有时候,回归,并不是倒退。
2、从“士、府、史、徒”的设置来看,中国古代的医生比现在的医生要幸福,因为他们有好多助理哇—— 昨天去307医院采访,申戈教授在阐述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时一再表示,将来在制度上,一定要给医生配2-3名助理。否则医生的许多非常好的想法和比较重要的工作,总是迫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完成。
所以,以后别羡慕别国的医生啦,医生助理这事儿,根儿还在咱们这儿——
3、细细品味周代医生的考核制度,从考核频率来看,“每岁终”都要“考稽医事”,这个频率真心不低。从考核的标准来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又次之,十失三又次之,十失四为下等”的方式也够我们唏嘘感叹的了。
这里的“失”,想来有三种理解方式:①病没治好,包括疾病本身治不好或病人不听医生的话导致病没治好;②误诊、错诊、漏诊;③“失去生命”,即把人给治死了。
小编也不知道是哪一种,但是个人觉得无论哪一种,至少比目前我们中国的医生考核制度要强一万倍—— 当然这个标准挺高的,想做到“十全为上”着实不易,但这至少是我们做医生要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