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抗结核药:毒性较大、疗效较低;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肼、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
一、异烟肼
(一)作用:对结核杆菌高度选择性,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菌无效。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联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二)机理:抑制胞壁分支菌酸 mycolic acid合成。
(三)体内过程:(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2)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3)穿透力强,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4)肝脏代谢,乙酰化失效。分为快代谢型、慢代谢型。
(四)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
(五)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与Vit B6缺乏有关外周神经炎,CNS兴奋,精神失常或惊厥等。
2、肝损害:老人及快代谢型者,嗜酒者多见
3、变态反应
4、胃肠反应
(六)药物相互作用:肝药酶抑制剂
二、利福平:
(一)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
(二)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强
1、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对G+球菌(耐药金葡菌)强。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效。G-杆菌如大肠、变形、流感、绿脓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厌氧菌有效。
(三)机制:特异性抑制细胞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